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川港高教专委会在蓉成立 150名港生入川修学分

2018-11-20 15:34:28大公网 作者:李兵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日,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成都正式成立,四川省高教学会、香港职业训练局以及15家理事单位代表和川港近百名师生参加成立大会。四川省高教学会秘书长赵锦棻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香港职业训练局高级讲师、工程师黄信文介绍了香港职业教育优势。 

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记者 李兵 摄)

“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借助两地优势,促进两地高校共同发展,推进四川高等教育现代化。”赵锦棻表示,专委会要积极推动川港青年互动交流、协同创新创业,实现川港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把国际标准、要求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和水平;要通过香港平台借船出海,逐步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今年5月香港职训局与四川省教厅签订了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支持川港教育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在建筑工程、AR/VR等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黄信文说,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川港两地培养职业专才,提高国际竞争力。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学生体验砌砖。(记者 李兵 摄)

当天,专委会理事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与港资企业成都有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就订单培养、实习岗位等达成协议。来自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64名学生还与四川学生进行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施工技术主题交流活动。 

香港职业训练局高级讲师、工程师黄信文致辞。(记者 李兵 摄)

借助香港 融入国际 

“学历不能互认,职称与资格不是一回事,考核评价方式不对应,总会把内地的高职学历教育层次与国外的操作工人培训层次等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军说,目前,中国在高层建筑、大跨结构、大型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技术实力比较强,但在组织管理、国际规则、地域文化方面差距明显。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些企业瞄准了国际市场,但专业人才缺乏成为瓶颈之一。 

因此,内地人才要走出国门,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改革,香港有许多借鉴之处:香港有完备的职教体系,普职衔接并轨的资历架构体系健全;香港在产学合作方面的关系密切,企业在人才需求调研与预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及专业评估等方面深度参与;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香港数次以创始成员身份参加或创立国际工程技术人员认证机构。 

有光科技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祎(左1)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后合影。(记者 李兵 摄)

“香港是‘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通过香港借船出海是一条捷径。”吴明军说。 

“香港是《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签约成员之一,香港各高等院校都在全力推行成效为本教学(OBTL),此项教学改革在香港已经落地生根。”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董事长韩瑾介绍,自2016以来,四川部分高校按照香港资历架构和能力标准开发实施了《汉语普通话研习与文化交流》《中国金融服务简介与交流》《光传输技术》等OBTL课程,成效十分明显。 

目前,上述OBTL课程不仅受到四川学生欢迎,还被香港职训局列为学分课程,先后有近150名香港学生入川修读。 

当天,专委会还发布了2019年度20项课题研究项目,并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经费支持。 

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嘉宾合影。(记者 李兵 摄)

两地青年 互访互学 

今年5月11日,川港政府高层会晤暨川港深化合作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川港合作会议合作机制安排》和《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备忘录》,当天下午还举行了“川港青年学生交流暨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会议”。 

其实,川港青年学生成建制交流由来已久,自2013年以来,川内65所高校、188批次、2900名学生赴港学习交流,香港24所高校、11所小学、6个社团,84批次、2344名香港学生入川交流学习,还有300余名四川高校教师或管理人员赴港学习。川内17所院校与香港10所院校或机构展开合作,在川建立了十个专业的创新特色发展实习实训中心。

当天,港资企业成都有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长江职业学院-有光科技数据标注中心”。有光科技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祎表示,该中心将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落地校园,为川港师生提供教学、实习和工作平台。 

李祎是四川眉山人,2012年赴港就读于香港大学,毕业后便留在香港工作。“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为川港青年在蓉生活、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人才与资源结合,培训与项目对接,让政府扶持有了着力点,让川港创业者有了发展的空间。”李祎说,这些年,他见证了川港两地日益频繁的政府间、学校间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在香港求学和工作的四川人,我感到十分欣慰。”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