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四十年前,大多数内地居民还在为拥有一盘邓丽君的磁带而欢喜万分。一家老少、乡里乡亲能围坐在一起观看电视剧《上海滩》而感到幸福,那时候从港台传来的靡靡之音还引得一阵又一阵的全国性大讨论。谁能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香港市民则拿着手机在地铁、巴士上“废寝忘食”般的追《如懿传》、《延禧攻略》。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是民族复兴的前奏!
二、三十年前一部部周星驰的电影,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快乐,裏面的经典名句:“爱你一万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更是至今还广泛的被内地网民使用,成为经典的网路用语。而同时以俗称“B站”bilibili为代表的一系列的二次元创作网站的兴起,为今日的网上世界带来无限魅力,包括微博、微信在内所使用的潮语已经由“港台创造”转为了“港台使用”。
一系列的潮语影响着香港的青少年,这是在四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666”到“确认过眼神”,从“坑爹”到“菊外人”这些潮语和网络用语代表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发展,如网络节目、视频的传播、网络遊戏、网络通讯的普及,再如《世界青年说》、《我就是演员》、《奇葩说》不仅仅成为网络文化的传播者,更成为潮语新词的缔造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目还不同程度的被香港教育工作者筛选为教学资料,走进了课堂,间接的促进了两地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最近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就专门针对普通话迅速发展而开设相关的工作坊来装备老师,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这不仅仅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更为两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