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训练适切适时 SEN学童展优势

2019-01-23 03:17: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积木治疗”是一套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障碍的介入方法,配合积木建构遊戏来营造自然社交环境,以引发幼儿之间的社交沟通

  家长注意!你的小朋友是否整天坐唔定、不懂说话、不懂看人“眉头眼额”,甚至只专注自己的世界……若有这些表现,他们可能有“特殊学习需要”(SEN)。SEN包括自闭症、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言语障碍等。虽然每名小朋友发展速度不同,但家长若发现子女的表现有异於同龄小朋友,可以略为评估或向专业人士求助。其实,SEN不是洪水猛兽,研究显示,每十位小朋友,就有一位是SEN学生,父母切勿心灰意冷,甚或打定输数,请包容及接纳小朋友不同之处,更重要是把握训练及评估的黄金时间,让SEN学童把性格特点化作学习优势,成就非凡!\大公报记者 刘家莉 赵凯莹(文) 受访者供图

  【个案分享】

  今年五岁、就读K3的George,两岁时参加遊戏小组,母亲李太发现他不能融入小组,便带他接受评估。

  结果发现,小朋友语言迟缓,并怀疑有自闭症倾向,小肌肉发展也较差,幸好透过“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计劃”,K2上学期起获协康会免费提供的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及幼儿导师等一对一及小组训练。经过约一年半的专业训练和家居训练,抓紧治疗黄金时期,George变得活泼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并能用简单句子回答问题。

  李太忆述,儿子入读幼稚园前,行为固执(例如出街要走固定路线),面对陌生环境时只会大声尖叫,约两岁时评估他有语言发展迟缓等问题,当时感到徬徨,更担心没有幼稚园取录,曾找私人机构为儿子训练,但每堂50分鐘索价约800元,家庭难以负担。

  李太表示,儿子入读K1初期严重哭闹,幸好入读的上水惠州幼稚园有参加“到校计劃”,入学初期校方已向家长介绍,当时立即递交申请,升读K2的暑假已获一连串评估及服务,并会提供遊戏教材及工作纸作家居训练,目前儿子情况大有改善,如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学会用说话表达自己意愿,手指变得灵活(如自己懂扣衫钮),大肌肉力量也大大加强,加上幼稚园在功课上的调适及协助,儿子执笔写字能力渐有改进,现时已能自己完成中英文写词语的功课,专注力也明显进步,会乖乖坐定听书及做功课。

  虽然儿子治疗情况良好,但李太仍然担心,儿子九月升小一后,会否因学习环境大大转变而未能马上适应,加上“到校学前康复服务计劃”不适用於小学,她希望SEN学童在升读小一时有更多适切衔接和支援服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