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子栋(左)为了揣摩角色,细读许多相关图书,也看了《孤星泪》话剧,以感受那个战乱时代的氛围
“生命冇take 2”,戏剧表演亦没有take 2。汉华中学的中二学生徐梓翘对此感受特别深,她曾目睹朗诵节上有参赛者因忘词而被评判赶下台。而在準备和上台表演过程中,参与戏剧表演的汉华学生纷纷表示自从参与戏剧表演后,提升的不仅是演技,亦变得更自信,表达能力愈来愈好,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大公报记者 吕少群 (文、图,部分学校供图)
拍档忘台词 “我也有责任”
“有一次,我的拍档在练习时忘词了。”梓翘忆述,正当她们手足无措之际,英语话剧顾问刘小佩老师说了一段令她刻骨铭心的话:“你们知道做演员最重要的是什麼吗?不是记忆力,不是天分,也不是好的指导老师,最重要的是你的责任感,如果你根本没有想把稿背好的心,怎会成功?不管有怎样好的资源和天分,没有当演员的责任就不行!”梓翘说,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她,也令她反思:拍档忘词,也许不单是对方的错,或多或少她也有些责任。“或许是因为我没给他鼓励,或许我们默契不足。”
经此教训,她和拍档经常会趁小息时间练习。一旦读错字,就虚心地向对方请教。回家后,会一遍一遍地把台词反覆朗读,把台词背熟。大家的表达技巧和默契更因此改进许多。
明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还有中三学生林子栋,他饰演二战时期波兰一位中年父亲。为了揣摩这个角色,他细读许多相关图书,也看了话剧《孤星泪》,以感受那个战乱时代的氛围。为了十二月的比赛,大家连续两个月每逢周末排练又排练,英语对话的能力和自信都大为提高。
代入角色享受过程
在参加Dramatic Scene比赛当天,梓翘记着刘老师的话:“话剧并不是你有多了解角色、剧本,而是享受。当你享受当中,你是看不见观众,甚至忘记了自我,因为你已经代入了角色。”
上了台,她一如既往地演绎,却发现那种感觉与平时完全不同。䌽排时,脑海只会徘徊着下一句台词,但“比赛时我好像剧情中的角色一样,台词也好像为我度身订造似的。”直到台下突然传来一阵雷动掌声,她才“回神”,方知和拍档的表演已经结束了。“回到座位,我终於明白刘老师的一番说话,我真的达到享受的境界。感觉不是侥幸,而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