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也是一种管理;没有规管,便没有顺利愉快的融合。
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出台,金融、物流、航运、专业及法律服务等香港四大优势产业,被列为重点可巩固和提升项目;更旁及青年发展、环保,新兴产业与创新及科技、创意产业等方面。《规劃纲要》为香港发展展现了清晰的蓝图和路向,如何推行,才能减少摩擦,皆大欢喜地融合?
大桥刚开通,引起好奇,不但港人要上大湾区,内地人一车车旅行团蜂拥而至,虽说有人便有财,但使挤拥的香港更挤拥和喧闹,影响到香港市民生活,自然易生怨气,可见人流管制和遊人素质甚为重要。
大桥通车,使用率成关注目标,有意见认为要车如流水马如龙,景象繁华,才不负伟大工程,因而提出要大幅度放宽私家车配额,本来车流人流互动,物流财流互通,经济大盛,用意甚佳,但香港这弹丸之地,先要解决道路人挤车塞、停车位不足、还要预见连带的非法活动、治安和卫生诸般管理问题。此外,颁发牌照,也应考虑驾驶者的车品,有无违规纪录等,高素质的车品有助建立使用大桥及道路道德风,利於安全舒畅地融合。
任何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是在改善民生。大湾区的发展无疑会推动房屋建设,大湾区售楼广告也正铺天盖地出现,吸引着置业难的港人去大湾区追求美好的居住环境,符合不少港人的期望。
只是,在内地买屋作投资或居住,需要什麼证明文件?有什麼限制?是否可以自由卖出?有没有居住以外的其他生活保障?港人一定要清楚政策与陷阱,以免徒生怨气。
融合是一种管理产物,经济考量之外,必须管理得宜,循序渐进,要既能有利民生,又能提升人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