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戏剧+甲骨文 活学中华文化

2019-03-13 03:2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注重孩子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供图

  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暨国际幼儿园(简称维记),一直不乏名人子女入读,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己亥年元宵翌日,幼稚园推出“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学”示範课,让大众有机会揭开这个“星二代集中营”的神秘面纱。为什麼是中华传统文化课?任课老师称,虽然学生念的是国际学校,上的是国际文凭(IB)课程,但有必要先了解本族文化,了解自己文化在世界中的角色,才能在接触其他文化时懂得去芜存菁。/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

  “猫老师”带上“天宫”

  十二生肖裏为什麼没有猫?带着疑问,小朋友们分别扮演不同生肖,随着“猫老师”一齐赴天宫找“玉帝”评理。在K2的示範课上,许清彩老师给12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2生肖的头箍,与学生一齐模仿所扮演生肖的叫声或动作,随着电脑上图片的转换迈向高山、踏入沙漠、再越过雪山和小河,最终奔赴莊严的天宫。

  “我前晚跟老鼠说好,隔天叫我起床一齐来天宫竞选十二生肖,结果它没叫我自己走了!”“猫老师”见到另一老师扮演的“玉帝”后,开始哭诉,而扮演老鼠的小朋友随即在“玉帝”的要求下,为自己不守信的行为向猫道歉。许清彩在介绍课程设计思路时称,今次课程,增加了众演员“大闹天宫”的戏剧元素,小朋友们将自己带入其中并演绎出来,即不失趣味,又能深入了解生肖故事和顺序。

  知己知彼 去芜存菁

  作为整个课堂裏都在学着动物蹦蹦跳跳的“戏剧之王”许清彩老师,她笑言,“如果不是公开课,我更放得开。这是我作为孩子王的风格。”除了用夸张的动作去鼓励学童运用肢体语言去创作以外,许清彩还藉故事教会学生做守信之人,藉此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她强调,学校的教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元素,与帮助学生迈向国际的IB课程并不衝突。“例如,IB课程中强调契约精神,讲究培养有原则的人,这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守信是互相呼应的。”

  在示範课中教授K3学生甲骨文的姚锦程老师亦认为,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放入国际文凭(IB)课程中。她说,IB课程的宗旨之一,就是要让孩子先了解本地文化,认同自己的身份,惟此才能在接触其他文化时懂得扬长避短,并对其他文化做到包容、尊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