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外国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少孩子思维灵敏,反应迅速,联想丰富,不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看看以下的例子:
数学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等於2,8加6也等於2,有这种可能吗?请加以证明。”一位男学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是否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后是下午2点。”我们会惊叹这位孩子的思维,他不仅能从数学角度考虑老师出的题目,还能从生活与自然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善於多角度、多视野地去思考问题。
要想孩子的思维超脱,父母必须刻意地加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向孩子发问,而且问得要有相当技巧。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按孩子的能力,提问一些没有绝对性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若让你上太空旅遊,你会对什麼感兴趣?为什麼?带孩子去历史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麼样子呢”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父母问得愈多,愈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越能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孩子敢於质疑,敢於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孩子说错了,也要先欣赏他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长处。这样孩子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才能养成智性的习惯。
因为习惯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现在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