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融洽教育/餐桌上的教育/文 深

2019-05-24 03:18: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人喜欢以一句“食饭未啊?”与相识的人作对话开始,担心对方温饱,足见中国人对三餐的重视程度,因此父母於餐桌上的教育也反映了其教育态度。

  笔者早前与友人吃素食自助餐,附近都是一家老幼的家庭聚餐,左边一家四口,妈妈每看到有食物端出,便着令儿子预备争先;妈妈对儿子选择菜式也有要求,强烈建议儿子选些烹调难度较高的食物或者较“抢手”或贵价的精緻食物。

  不久,笔者右边来了另一对母子,妈妈让儿子先取食,然后儿子端了半个橙,笔者心想“这下有好戏看了”,妈妈看了一眼,未发一声便往外取食,与其他食客一样,妈妈端了满满的、盛着各款菜式的碟子回来,“有好多款式,要不要试试这个?非常香口。”儿子便夹了一颗试试,点头示意不错,妈妈再说“你把橙吃完也去拿些不同的试试再介绍给我。”

  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及价值观显然不同,食物本是为身体提供不同的营养,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有益与无益的分别,她以“先饮为敬”,鼓励儿子尝试不同的食物,亦没有为儿子在自助餐中只吃橙的选择定对错。

  现在的儿童非常早熟、懂事,你以为他们不明白的道理,他们早就从网络、朋辈等中学到,因此鼓励他们远比批评及盲目灌输自己的价值观来得更有效、更好,既启发了他们思考,也有助建立良好关係,这样的鼓励,某程度是开放讨论,比起直接的命令,让子女感觉双方似是朋友,他们自然更愿意多谈感受,分享自己真正的看法,亲子关係才有互信、尊重。

  一顿晚饭,欣赏了这位“高手”的教育方式,确实是物有所值,相当有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