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教育短评/直资学校对校外评核的看法(下)/优才(杨殷有娣)书院校长 谭国伟

2019-12-13 04:24: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认为,外评把全港所有学校放在同一个天秤上量度,实有违教育“因材施教”和“教育要自由”的目的。学生和老师有否协作学习?学生互动及小组讨论足够吗?学生上课前有否预习?这些微观的问题,似乎不应是衡量直资学校的教学成效时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假如要直资学校的学生像工厂倒模一样,因循官津学校学生的学习模式,那是有违成立直资学校的初衷。

  再说,十五年一贯的学校课程架构由课程发展议会建议,知识面(主要由八个学习领域组成)涉及中文、英文、数学、科学、科技、人文、艺术和体育,当中并没有中国历史,更缺乏国民教育和国情教育、更没有普通话课程。这些课程发展没有放入十二年的学习架构裏,外评队伍就没有机会审视香港本地教育与中国教育、与中国国情的纽带关係。各校因办学理念不同而各自处理中国历史、国民教育和国情教育,难怪近日的社会政治争执一发不可收拾,一触礁就掀起巨浪了!

  外评与自评这检视教学成效的平台,理应取长补短,包容兼善,切忌眼高手低,才能让直资学校打破一贯规限,进一步拓展优势,让学生们获得合适的教育土壤,做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