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教育短评/“应用学习科”的由来和挑战/狮子会中学 林日丰校长

2020-01-17 04:28: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1999年开始,香港的工业学校与职业先修学校因其课程改革在社会慢慢消失,致使所有学校都变成了文法中学,课程趋向单一化!

  教局组团赴英取经

  在200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委员会制定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终生学习 全人发展”,拟定三个高中教育目标。教育局要体验教育改革建议,以及达至在《学会学习》(2001年)课程发展路向文件中所倡议的宽广而均衡的教育,同时能切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藉以协助学生筹劃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但因学校之后变得一体化、课程单一化而难於实践,成为局方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

  就此,局方组成一个教育代表团,笔者有幸获邀参与,一行近十人的代表团一起前往英国威尔斯、苏格兰及法国取经,了解当地如何在中学阶段为学生提供宽广而均衡的教育课程,当中包括职业导向教育课程及其资历认可等问题。

  认受性不高 难普及

  原来英国政府在90年代经济疲弱的环境下,意识到如果不加强职业教育,对其国家而言,在未来经济发展将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故此,英国当时就在一般中学开设“国家普通职业资格(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GNVQ)”证书课程,其课程佔整体中学课时约15%,让学生自行选修。

  GNVQ证书课程拟藉考评制度提升综合中学技职教育的地位,并强化基本科技能力和通识教育,协助学生準备未来面对高科技行业之选择调适与职业生涯发展,同时纾解16岁以上学生参加高考的检定压力,提供另一管道,使学生有机会继续升学或取得某些技能资格。(资料来自现代学徒6:英国现代学徒制 杨惟雯)

  教育代表团对GNVQ的理念十分认同,回港后积极发展同类课程和资历认可的制度。可惜受当时课程框架设计所限,最终无法如英国般,於各所中学的正常课时中推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只能透过大专院校筹办现时所称的“应用学习科目”代之。

  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模式施行,他们可自行按其兴趣、能力和时间修读相关课程后,取得相当资历,以期达到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成效,体验宽广而均衡的教育,可惜成效好坏参半。

  纵然教育局近年不断增办更多元的“应用学习科”课题,以配社会经济发展、学生性向发展、解决学生学习差异,及提高其认受性等。然而“应用学习科”始终未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大学/大专院校和社会人士的认同和接纳,未能普及,与当时教育改革所拟定的目标和理念仍有落差,究竟“应用学习科”未来应如何发展下去?实有赖教育同事继续努力探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