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史”出有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中国首个外交机构

2020-10-13 04:23: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画家笔下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左二起至右:毛昶熙、奕䜣、文祥、董恂、沈桂芬、成林

  清朝自开国以来并未设置平等往来统一对外事务的机构,与外国交涉的事务,分别交由礼部处理朝贡、理藩院处理外藩和两广总督处理外洋通商。《天津条约》签署之后,外国公使可以驻京,各省新开口岸日多。

  在面对新的外交形势,恭亲王奕䜣上奏要求设立新机构处理外交事务,咸丰认为外交即是通商,很快批准成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奕䜣表示为免洋人“疑臣等专办通商,不与理事”的误解,建议删去“通商”两字,於是称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我国专设现代外交机关之始。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恭亲王奕䜣主持,任职官员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等重要官员兼任。总理衙门分成:英国股、美国股、法国股、俄国股及海防股,分掌不同地区的外交、跨国商务及在华传教士事务,以至一切与外人发生关係且不属六部管理的事务均为其职责,包括学堂、铁路、海防、矿务、造船、购买军火、练兵及招募华工等国防要政。属下也管辖后来成立的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和电报处等机构。时人称之为“洋务内阁”,权责範围超过军机处。

  总理衙门成立不久之后,又设南洋(江苏以南及长江各地)和北洋(山东以北的沿海地区)通商事务大臣。南、北洋通商大臣和总理衙门之间的关係主要体现在办理交涉和通商两个方面。左宗棠称“洋务关键,在南北洋通商大臣,而总理衙门揽其全局。”在总理衙门的推动下,中国的近代化有了长远的发展。因此,总理衙门不但是一个外交机关,更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总枢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由总理衙门所积极倡导和主持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总理衙门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位居六部之首。及后清廷陆续增设了商务、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从而使各机构更加专业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走完了其40年的历程,外务部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外交机构,这和近代国际惯例完全一致了。

  资料来源:《国史百闻‧近现代篇》

  文字整理:唐晓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