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教育之声/教师要加强价值引导\创知中学校长、华南师範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黄晶榕博士

2021-06-02 04:24: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曾有很多观课机会。从观察所见,不少本地教师课堂教学时,在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存有类似的缺失。

  有一次,笔者参观同区学校教师的一节课,议题谈及香港土地运用。当讲到香港地少人多,需要移山填海增加土地供应时,顿时议论纷纷。有的从环保角度提出批评,有的从民生角度表示赞成,而有一位学生却提出另类意见:当年英国如果把深圳一併佔领,今天香港就不会这麼挤迫。怪论一出,另一位学生接着说,如果内地人不移民来港,香港的楼价就不会这麼高,我们的人均居住面积自然增加。话音未落,不少学生哄起来。

  眼见这种情况,教师措手不及,示意大家安静,并提醒学生要互相尊重并包容不同意见。接着,便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逐一表达立场并陈述理据。然后,教师板书:解决香港土地供应的办法有三:一是移山填海;二是拓展边界;三是减少移民。板书完毕,教师随即指出,考试作答时,最重要有观点或立场,有理由或证据,这才能取得高分。话未说完,下课铃声响了。

  事实上,类似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於本地教师的课堂上。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部分教师错误理解“立场中立”及“独立思考”。有些教师总是抱着教师应该“立场中立”,这才有利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错误观念。故此,当学生提出任何意见,教师总习惯是非不分,先是接纳,然后要求学生提出理据,这就是所谓“尊重”与“包容”;而有立场、有理据,更可以取得高分。浸淫在这种课堂中,学生被教师引入陷阱而不自知,错以为凡事有立场、有理据就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立场的对与错、理据的合理性和真与假。长此下去,学生不失去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才奇怪。

  第二,部分教师缺乏价值引导的意识、动力和勇气。自古以来,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没人不知。现实是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应对考试仍是教师的核心任务,故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倾向於知识的传授与考试能力的训练,缺乏价值引导的意识与动力。另一些教师在当前香港“泛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下,对於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缺乏勇气,尤其在处理政治与社会相关的核心价值观,如“自由与民主”和“国民身份认同”等概念时,总是抱持能避就避的心态,或不作表态的做法,以免课堂教学时旁生枝节,或因暴露自身的政治立场而破坏自己与部分学生的关係。

  本地部分教师有上述教学缺失,一是他们读书时期受自己老师的影响,故大学毕业后把个人的学习经历投射在课堂教学上;二是师训机构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教师入职后不重视、不懂得价值教育应如何和课程与教学相结合;三是当前选拔人才的机制侧重知识与学历,忽略态度与价值观的考量,故使师生家长都倾向於追逐学术成绩;四是回归后香港社会严重分化,加上年轻一代普遍被成年人宠坏,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时步步为营;五是教师带有反社会情绪,故蒙蔽了自身应有的教育良知。凡此种种,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否则,我们的大学排名再高,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全球各项学术能力测试的排名再前,也是自欺欺人。事实上,香港当前的教师队伍和教育体制,无法大规模教出“才德兼备”的接班人,以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必须从制度上作出变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