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新视角/每个孩子都重要 一个都不能少

2021-11-03 04:28: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接二连三发生学童堕楼事件,相信无论当家长的、当教师的都会感到万分惋惜和心痛。最难过的,就是知道明明可以避免,但却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到底那些孩子面对着怎样的难题,要用轻生或自残的方法来解决?为何他们身边完全没有可信、可依赖的人帮助他?还是我们没有好好爱惜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细心去了解他们的心灵需要?

  同类事情一定不可以再发生,更不可成为风气。我们确实要认真反思,好好了解孩子的困难,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接纳。多了解孩子面对的压力来源,是犯了错怕被责难?还是想要逃避,无法面对自己?我们需要教导他们如何面对逆境,如何解决困难。积极面对,勇于承担,心灵强壮的人,才能走出每个人生低谷,战胜负能量。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护、被肯定。愈高年级的孩子,愈不会直接表现自己,尤其不善于表达自己和内敛的孩子,更加需别人理解和聆听。年幼时,孩子最信任的就是家中的父母,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跟爸妈分享。随着孩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包容度及体谅却会愈来愈少。成年人对孩子的错误使用负面或否定的说话直接责骂,不旦改变不了事实,更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家庭本应是孩子的避风港,但假如孩子在外遇到挫折,回家也得不到关怀,甚至与家人关系疏离,长期与家人处于不和状态的话,孩子饱受情绪困扰之余,身心灵健康也会崩坏,孩子的精神压力终会不胜负荷,悲剧也会不断发生。

  虽然当今的孩子,很多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的宝贝,但却因自小没有兄弟姊妹,没有太多与人相处、互相迁就的机会,欠缺解决纷争和冲突的能力。由于社交群性发展的局限,亦导致他们的抗逆力、自我治愈能力不足,成为了他们成长的障碍。遇到挫折时,往往只会把自己困在死胡同里。孩子都需被支持、被爱护,才能有健康的身心灵面对各样的挑战。当家庭中缺乏沟通,缺乏关怀与爱,孩子便会胡思乱想:父母是否不再爱我?我是家中的负累吗?我的生存还有用吗?当孩子不再自信,失去自尊,也不再信任其他人时,便容易放弃自己,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请各位好好爱惜每一个孩子,或许他们成绩欠佳让你生气,或许他们时而反叛,甚至走了歪路,让你难过。但每个孩子都有不可预期的可能,不要马上否定他,只要好好教导他们,接纳他们,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可以把他们从困境中拯救出来。预防胜于治疗,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孩子,善用我们的关怀和鼓励,用心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苦与乐;教导他们遇到失败或困难时,该如何勇敢去面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身边总有一个你在支持他、陪伴他,相信一定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痛苦,让他对人生仍然保持希望。我们也曾年轻过,让我们成为孩子的帮助,因为每个孩子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

圣公会李兆强小学校长 陈小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