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专题分析/如何保护濒危物种

2021-12-08 04:26: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资料一  

  澳门不时有市民大众胡乱放生。月前,市政署职员在内港码头一带发现有市民未经许可放生,将养殖的活淡水鱼投入海中。职员依法对有关违法者进行检控。环保学生联会会长陈俊明接受访问时表示,生物入侵的其中一个主要元凶便是放生。过去,他们发现不少不适合在澳门生态系统生存的生物被放生,包括娃娃鱼等。由此可见,市民大众对放生认知教育薄弱。

  资料取材自2021年6月9日报章

  城市化破坏栖息地

  资料二  

  濒危动物指由于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如受到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大量捕杀等原因导致濒临灭绝。全世界处于濒临灭绝状态的脊椎动物有100多种,约有十多种物种是由于自然演化造成,而其余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不少中国野生动物也面对濒临灭绝,如丹顶鹤、扬子鳄、大熊猫、华南虎等。由此可见,保育十分重要。下一代多关心濒临绝种的动物,有助引起大家关注,有助保护大自然的大小生物。

  资料三  

  香港自1976年起已制定法例第187章《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以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的规定。该条例在2006年由法例第586章《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取代。该条例规定,任何人除非根据并按照由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事先发出的许可证,否则不得进口、从公海引进、出口、再出口或管有任何濒危物种,不论属其活体、死体、部分或衍生物。任何人倘违反该条例的要求即属犯罪,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1000万港元及监禁十年。

  《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资料

  (a)解释动物濒临绝种的原因。(8分)

  狩猎滥捕成风:狩猎和滥捕风气导致不少稀有动物步向灭绝。2007年,世界大部分国家已在濒临灭绝野生动物国际贸易公约会议达至共识,禁止动物交易,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有合法和非法的狩猎及贸易活动。根据一些国际自然保护机构纪录,濒危类别有菲律宾果蝠、黑猩猩等。这些动物会因过分捕猎,慢慢走向绝种。

  外来引入物种:外来引入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为了提升农作物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成功繁殖率。一些商企会从外地引入竞争性强的物种,或以农业科技改良物种。适应力较强的外来物种会与本土原生物种(动物)产生互相竞争或掠食,原有的生物或会被外来物种淘汰甚至引致绝种。如源自美洲的巴西龟在香港被遗弃或放生到本港水域后,逐渐夺取本地龟的觅食与栖息地,令后者数目大减。由此可见,外来物种对原有物种(动物)有重大影响。

  环境污染毒害: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物沿食物链不断产生危害,令一些敏感种族群减少或灭绝。例如南极企鹅体内曾发现高浓度农药,牠们的死亡原因或与食用含有农药的食物有关。另外,工业排放重金属会威胁土壤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一些生物难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最终步向绝种。由此可见,污染导致抗污能力低的动物走向灭绝。

  城市化破坏栖息:人口增加导致消耗大量资源,加上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严重破坏与改变野生动物的原始生态。又如滥砍树林开垦农田、采伐木材,树木大量减少,会影响树林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的功能,气候改变更加剧全球暖化。野生动物原有生存环境慢慢收窄甚至丧失,走向灭绝。城市化会破获动物的栖息地,最终导致灭绝。

  (b)“宣传教育比立法规管是更有效保育濒危物种。”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这说法?解释你的答案。(12分)

  大程度同意  

  广泛深入全面:宣传和教育能广泛让市民大众认识,而且深入全面。为宣扬保护濒危物种。不少国家会在媒体和互联网发放资讯、举办各类型展览,并向商户、市民派发单张,一些国家更会举办研讨会、定期探访店舖向商户提供具体建议,提高市民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相比之下,立法规管未必深入全面,一些市民大众或不知晓法例内容,甚至犯了法也不知晓。

  教育有助治本:市民之保育濒危物种有赖宣传教育,取决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等,这是治本策略。立法规管只属治标,大众因怕受罚而不进行这种行为。当政府执法放宽时,或有人铤而走险。要令市民真正具备保育意识,政府须宣传教育公众相关基本知识和概念,如濒危物种面对的危机等。

  立法繁复需时:立法规管或涉及繁复的立法程序,过程中部分细节或引发争议。例如定义灰色地带或在各持份者之间达至广泛共识实有一定困难。如保育鲨鱼者希望立法禁食鱼翅,或会导致部分行业持份者受影响,引起争议。相比之下,以宣传教育形式潜移默化,改变大众饮食习惯,有助保育鲨鱼。由此可见,宣传教育比立法规管更有效保育濒危物种。

  小程度同意  

  即时立刻有效:立法规管可改变市民习惯,纠正大众对保育濒危物种的行为,例如食鱼翅、放生等。香港崇尚法治,市民在守法时亦能明白法例正在维护社会利益,长远来说能改变社会风气,有助保育濒危物种。相比之下,宣传教育或需更长时间才可达至目标。

  立法阻吓强影响大

  经济惩罚效用:立法规管可通过提供经济惩罚(如徵费或罚款)改变市民行为,借此培养保育濒危物种意识。市民在守法程中亦会实践保育濒危物种,进而明白相关重要性。如立法禁止放生,让市民明白放生对原生物种的影响,建立有关的保育意识。相比之下,教育无相关经济诱因,或难以有即时效用。

  阻吓强影响大:立法规管属于硬性措施,由政府主导,动用执法人员等公共资源,影响力较大,具广泛性和阻吓性。市民也会守法,不会冒险违法,因会罚款或监禁。相反,宣传教育却无此强大阻吓力及影响力。由此可见,宣传教育不比立法规管是更有效保育濒危物种。

   陈志华老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