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新视角/香港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与应对

2021-12-08 04:26: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每逢立法会选举年,广大教师就会忽然被关心。惟根据过往经验,选举过后问题就会被淡忘。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香港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同身受。惟受篇幅所限,以下只略谈一二:

  寻找根源,确诊病因

  其一,教节多且散。香港教师教节多,普遍教师每天都要上五、六节正课,德育工作和课外活动还没计算在内;加上大部分学校只有几百个学生,每级只开四班左右,因此绝大部分教师都需要跨级,甚至跨科教学,备课等相关工作量自然大。

  其二,行政重且杂。自推行校本管理政策以来,教育当局对学校的监察手段主要依靠检视校务文件,因此所有教师长年累月都需要在百忙之中编撰各类计划书、报告书、会议纪录、招标及采购文件、学校刊物等,以供局方人员随时检查监督。

  其三,工作不稳定。普遍教师都有追求职业稳定的性格特征,惟近年香港婴儿出生率大幅下降,适龄学童不断减少已成趋势;加上近年受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学校截流,及部分社经地位较高家庭的学生流失至海外,本地缩班杀校如箭在弦。

  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就教师教节多且散问题,有人要求教育当局在原来20至30多人一班的情况下再推行“小小班教学”,有人提议政府拨款增聘更多教师分担,惟从没有人关注香港学校规模太小(以2020/2021计算,全港589所小学,平均每校618个学生;506所中学,平均每校也只有650个学生),日常运作无法适当分工,也未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故最终反映在教师的工作压力上。

  就教师行政重且杂问题,有人呼吁政府增拨资源给学校增聘非教学人员支援,有人要求教育当局制定教师最高工时政策,惟从没有人建议教育当局必须作出改革,改变“文件监察文化”。此种文化根源,乃是由于香港2203所中、小、幼及特殊学校,其数量大、规模小、种类多、差异大,加上不少局方人员虽熟读政策文件但前线经验不足,根本无法对学校作出有效的引领和监管,因此倾向于从“文件到文件”的手段来监察学校,而学校只能被动地配合。应对之道,必须从教育局的行政架构、人事安排及处事文化开始改革。

  就教师工作不稳定问题,有人要求教育当局“小小班教学”,有人建议局方减派学生以降低师生比,有人呼吁特区政府请求中央政府放行内地学童来港读书。惟从没有人提出要把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基础教育基地,吸纳海外学生来港读书;或要求教育当局趁机缩小师资培训规模、精简教师人手和优化教师队伍,鼓励在职教师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简体字)并考取内地教师资格证,以提升个人事业的竞争力,扩大发展空间。

  政治是一时,教育则是永世!笔者寄望选举过后,教育当局及新一届立法会教育界别当选人都能够多做实事,携手推动教育局及学校一起改革,以便广大的香港教师能够释放压力,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学习和德育培养最有帮助的地方。

  创知中学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黄晶榕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