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公民科/回顾公民科的理念与实践

2022-05-25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1年9月,高中课程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取代通识科,成为高中四门必修科之一。这是新高中课程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修正通识科在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落差;并通过新学科的课程设计,开阔新一代高中生的学术视野,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

  以公民科取代通识科,除了回应社会积累多年的改革通识科诉求,也体现了社会对高中生学术素质的最新期望。公民科的课程理念主要展现在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一,建立广阔的知识基础,理解当今影响个人、社会、国家或全球日常生活的问题;二,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三,尊重多元文化和观点,并成为能够慎思明辨、理性思考、反思和独立思考的人;四,掌握终身学习所需的技能,并且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以三年时间培养出上述的学习能力,其实绝非容易的事情。这四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一系列相互关连的理性思辨能力,包括细微观察、客观分析、掌握理念的逻辑、建构和评估论点、认识矛盾及谬误,最后要懂得有系统地解决问题。

  为了令高中生更容易适应这个学习历程,公民科的课程以一种由近及远、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的方法,将这四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学习主题:中四的学习主题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目的是让学生从自身周边的日常事物入手学习,以便更易于认识“一国两制”、国家状况,以及香港社会这几个课题的内容。在中四的基础上,中五的学习主题由香港伸延至国家,探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状况,包括人民生活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演变、两地关系,以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这些都是研究一个国家必须涵盖的范围,对学生的要求自然比中四更高,学习的成果也更为可观。中六是高中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学升上大学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公民科主题是“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学习的课题有全球化、科技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公共卫生等。世界的课题当然比国家和香港的课题更广更深,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也期望可以培养出最全面的学习能力。

  公民科的课程设计可以说相当完整,但这美好的设计也容易引起社会过度的期望,以为高中生修毕公民科之后就会具备高超的学术能力;其实高中三年只是这个学术领域的起点,中学生毕业之后还有大学阶段以及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这些课题。事实上很多人读了几个学位,积累了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也未必能参透公民科的课题,譬如中四的土地房屋、中五的城乡差异、中六的俄乌战争等。基于这个认识,公民科一改以分数定高下的传统考评方式,改为以达标/未达标说明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没有考试压力的环境下愉快学习。

  公民科实施了将近一年,看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期待两年后在大学的开学礼上,迎接受过公民科启发的新一代大学新生。

  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 刘智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