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读经典˙学名句/以数字入诗──谈郑板桥《咏雪》的“奇”

2022-06-28 04:24: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郑板桥的《咏雪》,描述雪花飘下的情景,但整篇都没有出现一“雪”字,非常精妙。

  诗人以数字入诗,早见于《诗经》,如“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召南˙摽有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千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假乐》)等,或以增强节奏韵律之美,或以提高修辞的感染果效。

  历代文人有意识地将数字写入诗中而传诵的不多。宋代邵雍(1012-1077)《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短短四句,依次嵌入了“一”到“十”的数字,写出对大自然的喜爱。明代吴承恩(1506-1582)《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有一首七律,却把“十”到“一”倒序嵌入诗中:“十里长城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桥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诗写夜幕低垂的情景,颇见匠心。又伦文叙(1467-1513)据传依苏轼(1037-1101)的画《百鸟归巢图》题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此诗寓有讽刺之意,而不见于伦氏文集,可能是后世传奇者之作。

  去年教育局课程发展处颁布文言指定建议篇章,其中郑燮(1693-1765)《咏雪》入选。此诗有传是明代徐渭(1521-1593)所作,有传是清代沈德潜(1673-1769)所写。

  全诗没有出现“雪”字

  郑燮,号板桥。他的诗真率自然,多反映人民疾苦,抒写落拓不羁的情怀,特别是许多题画诗,往往扣题立论,或借题发挥,富有浓厚深刻的哲理趣味,耐人咀嚼,令人深思。有《板桥全集》传世。据说他初到扬州时非常穷困,有一天他冒雪外出,路上遇见一群读书人在吟诗。他们见郑燮衣衫褴褛,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刁难。结果郑吟出这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诗的特点,可归纳为一“奇”字。诗题叫《咏雪》,但整篇都没有出现一“雪”字,这是立意之奇。诗的前三句只是数着眼前千万雪花飘下的情景,实在简单而平浅,但到了最后一句,笔锋转写“梅花”,把前面的千万雪片一扫而空,这是布局之奇。四句诗句句押韵,可是前三个韵脚都是“片”字,但读起来又不觉韵脚重复,这是用韵之奇。再者,全诗无一艰深字词,而首三句几乎全用数字组成,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但丝毫没有累赘之感,这是用字之奇。有此立意、布局、用韵、用字的四奇,透发出白雪的白,梅花的傲,而诗人的形象寓焉,也就难怪那群读书人听罢,都啧啧称奇了。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也有类似的作品:“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他芦花都不见。”这与郑燮是否不谋而合抑或将郑诗稍改而成?不得而知。    

  笔者也有仿作二首作教学之用,其一为《对酒》:“一杯两杯三四杯,五六七八九十杯。千杯万杯无数杯,醉饮沙场有几回?”其二为《咏猪》:“一只两只三四只,五六七八九十只。千只万只无数隻,送入豪门口中吃。”二首诗形式从郑诗来,前者意念上借用王翰(687-726)《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意,后者发抒杜甫(712-770)《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慨。

  然而郑诗在前,在文学艺术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定律下,以后的类似作品,文学的价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粤语正音推广协会主席 招祥麒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