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公民科/透过重要日子施教,加强国民身份认同

2022-09-21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开展已踏进第二个学年,课程宗旨之一是透过学习关于香港和国家的课题,协助建立知识基础,培养国民身份认同。要加强国民身份认同,可以从认识国情为起点,了解国家最新的发展和成就;可以从文化教育入手,窥见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庄严;可以用国史教育作平台,析述香港自古以来即属中国管治,彼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从法治教育出发,阐明宪法与基本法内香港属中央政府管治下的不可分割的地方政府,从政治制度和法制法律认识香港在国家之中的定位。

  平情而论,本科课程内容对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或会感到陌生和艰深,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令教学成效打了折扣。因此,公民科教师可以透过每一年的重要日子或节庆,在课堂教学或学校活动上加以提示,引起同学的注意,让他们在生活中切身感受相关课题的元素,进而将课程内的知识、概念、价值观结合到现实生活。这方法不但可以加强同学知识运用的意识,鼓励他们将课堂所学与社会上发生的事连系,也可以令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令同学明白到本科知识不是刻板沉闷,而是跟身边的事物息息相关。

  举例而言,在刚刚过去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加以提及,点出香港同胞支援抗日战争、东江纵队在香港进行抗日游击战等,为他日教授课程内主题之一的两地关系做好铺垫。同样道理,其他重要历史日子,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七一回归纪念日,也可以作为重要例子,带出课程内相关的课题。除了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外,国家也设立了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届时新闻报道都会提及,教育局也会举办相关教育活动,所以教师在教授公民科时加以提及,或组织学生参与有关活动,也可以营造产生学习氛围,加强教育效果。

  当然,课程内还有国家政制的内容,故每逢北京召开党代表大会、人大、政协时,教师如能适时作出讲解,也可以令艰深和陌生的政治制度“活泼”起来。至于课程内的中华文化元素,在遇上中国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善加利用,以加强文化教育,进而强化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

  在实践之时,教师切记灵活变通,随机施教,如教学进度上能配合相关课题,固然理想;如未能配合,即有关重要日子时正教授其他课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花几分锺作讲解,令课堂更加生活化和趣味性。

  公民与社会发展教育研究会会长 黄家樑

  备注:《大公报》教育版─公民科栏目,欢迎本港公民科专家来稿,分析公民科易错点、分享公民科教学心得。稿件字数为800至1000字,请投至tkpeducation@takungpao.com.hk。来稿者请注明文题、笔名、作者简介及联络资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