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陆智泓今年9月升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学习电子工程专业,期待未来学有所成后回港就业。右图:智泓(右)不仅与宿舍其他三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室友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亦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左下图:在首都北京读书,智泓经常和同学一起到不同的地方参观学习。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在2023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位列世界第14名,学校的学术与师资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毕业生更是前途无量。近年来,成为清华学子不再只是内地学生的梦想,亦有愈来愈多的香港学子追梦清华,当中包括毕业于培侨书院的陆智泓。\大公报记者 叶心弦
在香港出生长大的陆智泓今年22岁,4年前,他透过“校长推荐计划”入读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智泓表示,在中学时期,出于对工程的喜爱,曾代表学校参加了不少比赛,包括香港电脑奥林匹克比赛以及机械人比赛等,亦获得不少奖项。加上智泓的学习成绩优异,故获得校长推荐并通过了清华大学的面试,在文凭试开考前获得取录。
之所以选择电子工程系,智泓说,他从小开始接触电脑,长大后深入了解电脑科技,慢慢的培养了自己对电脑的兴趣;而清华大学的工程科一直闻名于世,故在大学选科目的时候选择了偏硬件的电子工程学。今年他已无缝衔接升读清华的电子工程硕士课程,9月继续踏上北上求学之路。
读书氛围好 宿舍常开学习会
智泓回忆说,清华大学的学习氛围非常好,同学们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甚至日常聊天的内容基本都以学习的知识为主。同学们亦会在宿舍开学习会,大家一起探讨学习问题。
智泓坦言,虽然已入读清华,但自身的学术水平仍要不断提升。他说,透过内地高考入读清华的学生,都为各省各地的佼佼者,包括他同一宿舍、分别来自上海、广西及湖北的室友,都是各自地区高考的前几名。和尖子生做同学,智泓表示有压力,尤其是内地数学难度高,需补习追赶,亦推动他不断进步。
虽然数学水平不及内地生,智泓指,来内地升学的港生在英文的听说方面还是有较大优势。他解释说,有部分省份的高考只考读写,而不考听力和表达;相反,港生从小有英文学习环境,并透过备考文凭试,已掌握较优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智泓举例说,在学校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他能轻松地理解会议内容,但很多内地同学却需要将会议内容录音并回去重听。
除了英文优势,一口流利的粤语亦让同学们羨慕不已。智泓表示,大学一年级时,不少同学找他学习粤语,同时他亦有加入社团,成为粤语老师,他说:“教粤语有成就感,但更多是新鲜感;以前都是别人教我,我教别人还是头一次。”透过4年在北京的生活,智泓亦表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大有进步,虽然在香港亦能学普通话,但是和在内地“浸”过的普通话还是有差距。
港人湾区内地城市创业具优势
关于未来发展,智泓表示,读完3年硕士课程后,将会回港就业。他鼓励有志在环境工程、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学习的港生到内地高校升学,因为内地市场大,这些领域的发展优于香港,而港人在大湾区工作或创业亦更有优势。
最后他还提醒要到北京升学的师弟师妹,由于北京科学家荟萃,若在路上或校园中见到年纪较大的长辈一定要给予尊重,“因为分分锺站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个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