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诗经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仍发挥深远影响力。
癸卯兔年新春期间,社会上呈现出久违的热闹气氛与喜洋洋的送旧迎新景象,不禁想起《诗经》中关于新年的记载。《诗经》保存着先民的思想情感,俨然是中国上古社会人文精神的凝聚与昇华,其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而一些风俗习惯更深入民心,绵延千载,恒久不变。
“年”,许慎(约30-约124)《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穀孰也”,即指禾谷成熟,农事告终之时。人们举行庆典,祝贺丰收,慰借一年以来的辛劳,是为新年的缘起。
上古时代,中国人对于“年”的认知是与农作物的生长紧密相联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四季更替、星河流转,终而复始,时令律动呈现了自然的节奏。《诗经》中所体现的时间观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始”与“终”是交叠重合的。新年是在旧岁紧张劳动之后短暂的休养生息,为了来年的忙碌积累能量。
《诗经》作为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国风.豳风.七月》一诗反映西周早期农村一年四季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又记载了当时一些节令风俗。我们且透过此诗,看看古人怎样过年?
一、准备新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无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意思是“七月里大火星向西移,九月里分工制作寒衣。十一月北风呼啸,十二月寒风凛冽。没有好衣没粗衣,怎样度过这一年。”可见,为过年准备新衣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二、打扫居室: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意思是“堵死窟窿熏老鼠,塞住北窗,把门缝用泥糊上。可怜我的妻子和孩子,眼看要过年了,进来这房子居住。”可见,自古以来,打扫和修缮居室是迎接新年最重要的工作。
三、酿酒祝福: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意思是“八月里打枣,十月里割稻,用来酿成春熟的美酒,喝完以助延年益寿。”可见,新年不可无酒。经过一年的辛劳和繁忙,用丰收的稻谷酿成美酒畅饮,庆贺新年,祝福长寿,充满迎接新岁的欢欣喜悦。
四、祭祀祈福: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意思是“抬出两大罎酒来敬宾客,宰杀羔羊,一起来到庙堂,举起那大酒杯,互祝万寿无疆。”可见,送旧迎新的仪式中少不了宰羊备酒,祭祀神灵、祖先,彼此欢聚一堂,举杯祝贺,吉语共酬,长寿安康。
迎新岁,添新衣,扫居室,晚宴畅饮,祈福祭祀,互相祝福,千百年来,是中国人历久不衰的传统。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按照这些风俗,红红火火地为新年作各种准备。《诗经》是中华文明精神的源头,这些古老而淳朴的年俗,体现了先民纯真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的真诚与乐观,勤劳与感恩,经三千年历史跨度而影响至今,吟诵着这些真挚敦厚的诗篇,令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诗意的美好,性灵内蕴涵着和乐欢快的底色。大同小异的过年场景和习俗,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表征,而所谓的“年味”,就是中国人一年以来最大的仪式感。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教育局中小学中国语文课程专责委员会(加强中国文学及文化)主席招祥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