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养生堂 > 正文

看剧集认识精神健康/精神科专科医生陈仲谋

2018-10-08 03:16: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左)与魏璎珞性格各异,下场亦不同

  港人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日渐普遍,但从何处获得可靠的信息则没有绝对可靠的渠道。坊间网络的知识,有真有假,令普罗大众无所适从,甚至会以讹传讹,造成误解和错判。现在教育当局仍然未有计劃把精神健康教育列入高小和初中的正规课程之内,这是精神健康“普及化”的绊脚石。卫生署曾製作宣传精神健康的短片,在电视台以广告形式播出,但效果成疑,因为“教条式”的宣讲,很难令观众明白牢记,遑论深入民心。本专栏希望以港人最关心的事件,去阐明各种精神健康的问题,深入浅出,尽力避免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而是雅俗共赏。

  最近在华人地区播出的“清朝长篇宫闱连续剧”《延禧攻略》,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讨论,笔者趁此机会,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剧中两个皇后的精神健康,发现她们都有严重的缺陷,而导致先后的“悲剧下场”。当然有识之士都知道剧本纯属虚构,其程度不下於金庸先生的名著《神鵰侠侣》中,描写杨过在襄阳城下,用飞石击杀蒙古大汗的煽情。

  皇后:长期压抑种恶果

  本文纯粹以剧情论人物: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在及筓之年就嫁给宝亲王,摇身变为储君的正室,在大婚前就被当时的皇后训示:要当皇后,母仪天下,必须自重,规行矩步,谈吐得体,对宫中礼仪绝不得越雷池半步。富察氏本性天真活泼,好动多言,但为了大体,不能不委曲求全,从此生活就如被套上枷锁,严重妨碍精神健康的发展,种下她抑鬱的恶果。其后,她因长子(二阿哥)不幸夭折,伤心欲绝,激发起抑鬱的情绪;而次子(七阿哥)又在宫廷鬥中被人害死;乾隆又做出越轨行为,竟然淫乱皇后的贴身婢女成孕。富察氏在连串打击中,觉得颜面无存,可能是产后抑鬱的折磨中,萌生绝望的情绪,最终一跃自尽。

  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乌察那拉氏,她从“娴妃”晋升为一国之母,是透过激烈的明争暗鬥,用尽心计,歹毒无比,处处害人,时时防人,不免产生持续的焦虑情绪。她曾经和剧中的女主角魏璎珞(令贵妃)协议休战。经过一段偃旗息鼓,宫廷的鬥争风云再起,这是由於继皇后不能自制的妒忌心。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天子为万民的中心;在宫廷内,皇帝是众妃嫔争宠的对象。娴妃觊觎皇后宝座,设计挑拨,烧死七阿哥。这就是“妒”(Envy):一种贪图夺取别人利益的情绪驱使下,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以求达到目的。当渴求已久的事情达成后,又怕“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所以贵为皇后的她,仍要继续争宠,於是重新挑起“后宫战争”。皇帝周围不断湧现年轻貌美的妃子,而娴妃自己感到年老色衰,恐怕秋扇见捐,精神陷入抑鬱状态,这就是“忌”(Jealousy):惧怕既得的独有地位受到挑战,甚至失去。这种不安全的感觉,会令人焦虑烦躁,而失去理智。

  娴妃:被妒忌蚕食心智

  皇帝妃嫔多的是,贪新忘旧,司空见惯,乌察皇后不识大体,未能抽身争宠行列,实属不智。四十开外的皇后,妒忌仍然旺盛,但皇帝早已移情别恋,经常独守空闱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乌察氏没有自知之明,所以抑鬱蔓延,头痛加剧。宫中太医诊治皇后的病痛,暗示她月经失调(这是接近更年期女性的普遍现象),因此心烦气躁。太医劝告皇后要心志平和,超然宫中的纷扰之外,因“妒则生忧,忧则生怖”(Paranoid);而应改变心态,疏通心中鬱闷之气(喜、怒、悲、忧、恐,这都是抑鬱的因子)。可惜,乌察氏不听忠言,可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保护自己的亲生儿子(十二阿哥),要帮助他争取继承大统,她不得不继续和其他有相类目的的对手,生死搏鬥。最后,两位皇后生命都是以悲剧结束:她们的性格不同,际遇有别,所患的病也不一样,但因被所处的环境笼罩和束缚,便走上同样的绝路。可见精神健康的得失和生活环境的因素,息息相关。

  现今香港人和古代中国人的DNA没有很大的分别,但环境影响的因素更加複杂:学生时代的考试压力、少年人青春期的感情轇轕、职场的办公室政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老年的病痛缠身,都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构成各种威胁。加上近年本地社会日趋两极分化,解决居住问题的方案,仍然滞留於纸上谈兵,市民精神健康的忧患应该愈益严峻。多方面的环境因素虽然不利,笔者希望所有持份者都能紧守岗位,群策群力,尽心去服务需要帮助的市民。

  竞争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中外古今都没有分别。竞争有如钱币的双面,有正面和负面的形态,分别是促使进步和妒忌破坏。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同样深刻描写了妒忌所造成的破坏。

  过两天(10月10日)便是世界精神健康日,大家想自己精神健康,首先就要知道什麼是精神健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