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养生堂 > 正文

性小众的困惑\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2018-12-03 03:17: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跨性别、身份疑惑等,都是社会上的性小众。全迈进心理服务首席註册临床心理学家彭学海博士认为,社会至今未能完全公平地对待这些性小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彭学海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说:“我有一位病者30多岁,且已成家立室以及有孩子,但男子汉的他却喜欢戴胸围,爱穿花衫。上班时他不会戴胸围,穿花衫。待假日出街,他才会戴上A级细吋胸围,再穿上黑色内衣,继而穿面衫,别人只觉他胸膛大,看不到什麼。他生於一个传统家庭,不可能向家人表白自己的癖好,目前只有他妈咪无意间在其柜裏发现女性胸围才知道。他觉得女人可以做到的,男人点解不可以,更认为於性别上存在不公平和不公义。同时,他喜欢帅哥,遇上时他便会将帅哥拍下来。这种是跨性别恐惧性。面对这种患者,作为心理学家的我不是要作出劝告,反之要帮他减低歧视及反歧视。举例,如果他去参加一个跨性别的聚会,则他不可以作女性打扮外出,若然遇上警方会被带返警署。因此,从他踏出家门一刻开始,仍要保持男性身份。患者面对这种情况,会感到痛苦和无力。这群人在社会上做不到自己,加上‘与众不同’遭到奇异目光,觉得受到迫害。我辅导他,即使被人歧视甚至受人挑拨,也切莫与他人争执,这样才可减低歧视和反歧视。”

  彭学海面对的性小众个案,还有变性人、同性恋者等。他称,曾有个案是一位变性人,在变性后中途改变主意想变回原身,患者当然有这个权利,其间要关注患者的情绪,莫有怨气,更要识自我控制。始终现今社会风气下,性小众是不被接受的。另外,亦有两个女同性恋者,她们迷惑於自己是否真的是同性恋者。

  至於同性恋者结婚,假如其家人一直不知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恋者,那就别急於向家人表达结婚的意愿。他笑说:“如果你带着同性伴侣回家说要结婚,家人真的会心脏病发。说到底,要家人接受,需要的是时间。撇开性别而言,家人亦会关心其伴侣是否真的会待儿子或女儿好。”

  对於变性个案,彭学海说:“有些女仔不爱扮靓,觉得自己如男仔般爽朗,不爱同女性朋友讲是讲非,因而有变性的念头。此时我会反问患者,做女人也可以好爽朗,亦可以不婆婆妈妈,这与性别根本没有太大关係,是故变性之前,当事人必须考虑清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