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甄梓竣
近期发生多宗暴徒衝击警察事件,不少市民看了电视新闻,竟夜不能眠。是否社会氛围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临床心理学家甄梓竣(见右上图)说:“当目睹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生大型衝突事件时,我们皆处於一个高压力的状态。脑部启动生存反应,意即为身体準备随时对抗或逃走的反应。我们的警觉性会提高,同时间,不单是电视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甚至亲友间的短讯,也会不断更新资讯。在这种高压力的状态下,情绪上,我们会感到强烈的悲伤、害怕、忿怒或无助。身体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或肠胃不适,思想可能出现入侵性的想法或影像,甚至发噩梦。行为上,也可能变得容易与人争执或退避,彻夜难眠是常有的后果。”
那麼,大家是否不该看相关新闻?可是,铺天盖地的资讯,难以做到不闻不问不看。大家该以什麼方法调节心情?
他说:“我相信大部分人也关心时事和社区事态发展,很难不去看相关资讯。大家就算不主动接收,资讯也会间接来到。无论大家对现时情况的见解有多不同,若然愿意互相聆听和了解,才是改善情况的关键。不过,我同时建议每天给一些空间让大脑休息,大家间中放下手机,暂停浏览新闻资讯,利用呼吸和五官观察自己和身处的环境,并寻找信任的人的支援,这些都十分重要,让彼此互相分担各自的感觉。最后,尽力维持原有的生活规律,定时饮食作息,照顾好自己,以减轻身心的失衡情况。”
部分市民面对生活压力,已不太开心,又要面对近日社会的情况,岂非更不快乐?甄梓竣说:“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网络’发表的‘2019全球快乐报告’,香港在15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76位的中游位置,比较之下的确不算快乐。但个人的快乐并非只有单一因素,近来社会氛围也可能会有影响。”
他续说:“我认为近日的事件让本港处於一个急性的精神健康危机,大部分人在短暂时间会出现急性的压力症状,而且症状可维持数星期甚至数月,但长远而言,大部分人能恢复过来。可是,不同研究指出,约10%至20%经历创伤事件(如美国“911”恐袭)的人有机会出现焦虑、抑鬱或创伤后压力症状。此刻最重要的是,留意身边的人会否有自杀的想法和计劃,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提示,你的关心能挽回身边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