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日本节庆巡遊留人醉

2018-11-30 03:16: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龙马渡海”从立佞武多馆出发

  港人爱去日本旅遊,看风景、吃美食、泡温泉,感受的都是静态之美,如想亲历日本的动态美,必选的是观看当地的节庆巡遊,尤其是东北多个城市的睡魔祭(又称佞武多祭,ねぶた)最令人情绪高涨。昔日我曾亲身体验,印象难忘,下决心要再来,想不到,一别十四年,才有重逢的机会,今年用了三日先后观看弘前、青森、五所川原的祭礼巡遊,意犹未尽。读者即使错过了一年一度的巡遊日子,也不要紧,只要参观当地的睡魔祭馆,让你恍如身临其境,感受节日的盛况。\德 凌 文、图

  弘前睡魔祭 热烈又亲和

  日本东北,华灯初上,气氛炽热,全城狂欢!

  众多节庆中以八月初的睡魔祭(佞武多祭)最有动感,灯火通明的巨型灯笼绕着街道巡遊,笛音高吭、鼓声咚咚、人群呐喊跳舞,观众夹道观赏,男女老幼全情投入,热火朝天。

  睡魔祭灯笼都用特厚和纸製成,画上生龙活虎的人物,源自神话传说、历史小说,其中不少取材自中国的《三国志》、《水浒传》、《西遊记》等,中国遊客看上去倍感亲切。

  巨型灯笼的游弋靠两组“曳手”前拉后推,前方有人负责吹哨子拿着发光棒指挥灯笼自转或者走“之”形路线,巡遊队员中还有“囃子方”(太鼓、笛子、手锣),“跳人”或“踊手”(舞蹈员)边跳舞边振臂呐喊口号,故此,每个灯笼都是前呼后拥,一组一组队伍在黑夜中争风头鬥出彩。

  弘前佞武多祭的灯笼比较小型,形状以扇形为主,但其中“大扇”体积可不小,估量至少也有两层楼的高度,顶上还站着人,当“曳手”拉着绳绕圈飞奔,牵得灯笼团团转的时候,上面的人不但没有头晕更向观众挥手。而小型的灯笼可以由小孩子拉着走,当然仍比我们的中秋兔子灯笼大得多。

  2004年我已到过弘前看巡遊,记得是由巨型的桶状太鼓领头阵,今年再看,果然没有记错,而且有六个壮汉骑在“桶胴太鼓”的前后方击打,还有人站在鼓车上打鼓,笛声鼓声互相配合,节奏明快、气势如虹,为开场打响头炮。

  弘前的巡遊队伍人数不一,部分队伍是当地小学或幼稚园团队,由家长老师带着小孩子前进,小学生边行边奏乐器,像模像样,观众纷纷拍手支持;有些幼童睏了,由爸妈抱着继续走。

  虽然弘前灯笼以扇形为主,当天也见到一个立体灯笼“决战川中岛”,武将持刀厮杀,神气活现,白马跃然而出,灯笼转动时栩栩如生,十分吸引。

  队伍中还有一组是三个年轻女鼓手骑在太鼓上击打,动作整齐节奏合拍,巾帼不让鬚眉。

  巡遊者与沿着路边坐看的观众,很多都是街坊邻里亲友同学互相认识,观众不时向眼前经过的队伍鼓掌欢呼挥手,还有个别巡遊者溜出队伍来与路旁观众打招呼说笑,相比於其他城市的睡魔祭巡遊,弘前的气氛热烈又亲和。

  青森睡魔 力抗暴雨

  真没想到,会在滂沱大雨下看青森睡魔祭巡遊!

  多年前已看过这巡遊,一直念念不忘,今次重逢,竟遇上一个湿漉漉的版本。

  下午到青森,街上已见人潮,不时碰到十多个洋人组成的小型旅行团。可见在青森市的努力推广下,这个东北最大型的佞武多巡遊(1980年被列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已扬名海外。

  从JR站出来,先去附近海傍的周末露天市集逛逛,对面就是佞武多馆,记得2004年,我们要去到郊外的大型佞武多馆,才看到众多巨型灯笼藏品。如今这个馆规模较小,但有视频装置,参观者恍如亲睹巡遊,很有现场感。

  汲取了早一晚在弘前坐在马路上看巡遊坐到屁股痛的教训,我们带备了小摺櫈,找到一间关门休息的店舖门外霸佔有利位置。当时马路未封,旅遊大巴陆续驶来短暂停泊,观众鱼贯下车走到预订好的“有料座席”就座。

  天色灰暗,无碍嘉年华般的热烈气氛。我们吃了雪糕,又叫住沿路兜售纪念品的美少女,买了金鱼铃铛公仔还邀请她合照,然后溜去附近商场买章鱼小丸子和炒麵,经过街角见到排队等候出发、已亮灯的睡魔,它们都被防水大胶布罩着,光影朦胧,看上去有点迷幻的感觉。这时街道两旁密密麻麻或坐或站或走动都挤满人,真是万众期待。

  7时10分,鼓笛齐鸣、睡魔“复活”,全城雀跃!大家一边看一边举着手机拍摄,众“曳手”齐心合力舞动庞大睡魔,灯笼上一众神仙古人彷彿都活起来了,和大家同庆同欢。

  只是,过了约半小时,开始下毛毛细雨,而且雨愈来愈密,8时多,更是滂沱而下!巡遊队伍完全不退缩,就在暴雨中继续前进,“跳人”落力起舞、吆喝着“Rassera!Rassera!”的口号,“曳手”不怕路滑继续推拉着睡魔转圈,最难得的是笛声依然嘹亮。在雨中吹笛,雨花淋湿了笛管,笛手会否也“饮”了不少雨水?

  很多观众都不得不离开,有些躲到簷篷下看,少数人披着雨衣撑着伞坚持留守马路旁的座位。我们佔的位置有个小簷篷,但到了8时半,雨实在太大,还是要收拾离开走向JR站,有段路和巡遊队伍同行,一边走一边佩服他们的坚持、毅力,还有团队精神。

  青森睡魔,后会有期!

  五所川原 巨人巡遊

  暮色初合,鼓笛喧天,超过20米高、19吨重的巨人在日本东北小城街上漫遊,俯瞰众生,市民夹道欢迎。

  我和小夥伴也在人群中,佔个好位置,吃着关东煮喝着麦茶,又要腾出手来拍照拍视频,有点手忙脚乱地坐看一年一度的立佞武多巡遊。

  那天下午到达青森县五所川原市,按照观光案内所职员的指示,直奔向立佞武多馆。途中一见到有服装店橱窗贴出租椅子的纸条,500日圆(约35港元)一张,真便宜!马上入店内向老闆指手画脚、鸡同鸭讲地订三张椅子,交易成功,还指着手表示意6点前回来坐,老闆连连点头,在纸上用平假名写了我的姓氏(日文程度幼稚的我正好看得懂!)贴在椅上。

  马路两旁已有不少民众或站或坐地佔位置,一边谈笑一边野餐,小食摊也忙着做生意,空气中飘着关东煮、烤肉串、烧香肠的香味。横街上停泊着较小型的睡魔灯笼,工作人员正在揭开防水胶布为巡遊做最后準备,有些表演队员就坐在旁边吃泡麵,在巨人“复活”前先为自己“充电”。

  立佞武多馆内变成血拚场,大家忙於抢购各种东北特产与睡魔祭纪念品;血拚“完胜”,遊客两手挽着重甸甸的战利品,还赶紧走到落地大闸门旁边举起手机打卡——三座庞然巨物已矗立着,蓄势待发。

  今次出巡的三个“巨人”都是工匠精心之作,分别定名为:“歌舞伎创生 出云阿国”、“义经传说 龙马渡海”、“三日月祈愿 山中鹿之助”。

  6点多,立佞武多馆的大闸徐徐拉开,巨人在“曳手”簇拥下,缓缓出动,大家挤在通道旁举机拍摄,工作人员忙着叫人让路往后退。其他灯笼与巡遊队伍也走到街上列阵準备,静候时机。

  巡遊开始了,太鼓隆隆、笛音嘹亮,青春少女嘻笑着击打手锣边跳舞边与观众互动,观众热情回应。三个巨人最瞩目:“出云阿国”是日本歌舞伎创始人,塑造得舞姿婀娜;“龙马渡海”的人物挥剑和八爪鱼拚搏,生动传神;而“山中鹿之助”背驮弯月、脚踏两个大型忠孝太鼓,前进时配着鼓声沉雄女声唱诵,“曳手”队伍特别长特别壮观。

  就算错过了一年一度的巡遊,平日也可以来参观立佞武多馆。当天睡魔出巡之前,我们忙着购物拍照,没有入展厅看看这些巨型灯笼的製作方法,只是在借厕所一用时跑上了三楼,瞥见工作室洞开的门内有竹枝、和纸与各种製作工具。当时心裏就想:有机会一定再来,专注看看:巨型睡魔是怎样炼成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