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悠遊港岛,耳边不时传来“叮、叮……”,那便是电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身载悠久历史、横贯港岛东西的香港电车,既古老又现代,就像一个老顽童,常爱穿上五彩缤纷的外衣,向人们展示着属於这座城市的独特的港味。跳上叮叮,沿跑马地东行线探寻特色建筑,走走停停,叮叮作响。\大公报记者李亚清(文、图)
作为港岛的地标,香港电车自1904年开始运营至今已116载,是香港历史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仅次於香港缆车和天星小轮),每日来往港岛东区的筲箕湾至中西区的坚尼地城,另有环形支线来往跑马地,2.6元的票价也较亲民。它还是全球现存唯一全数採用双层电车的电车系统(另有英国的黑池电车和埃及的亚历山卓电车部分线路使用双层电车,非全数採用),深受香港市民喜爱。
建筑风格 中西合璧
从铜锣湾坐上往跑马地方向的叮叮车,首先抵达跑马地总站。跑马地周边生活气息颇浓,小商店、咖啡厅各有特色,跑马地遊乐场和马场也在附近。沿山光道上行十几分鐘,中国建筑风格显著的东莲觉苑出现眼前,走进发现,它与临近的宝觉小学之间还有一条短桥连接。东莲觉苑是拥有85年历史的香港法定古蹟,当时由何东夫人张莲觉出资兴建为佛教场所,与宝觉小学一同建成。1931年何东送二太太张莲觉10万港元作为结婚周年礼物,她用整笔赠款兴建了这两座建筑物,“东莲觉苑”就是由何东、张莲觉夫妇的名字组合而成。因疫情关係,东莲觉苑正实行有限度开放,步入其中,令人有沉静之感。
看过“原汁原味”的佛苑,原路折返片刻右转至毓秀街11号,来到融合复古与现代风的F11摄影博物馆(F11 Foto Museum)。这座3层高的黄色建筑原是战前洋楼,后来博物馆创办人苏彰德以个人名义将其购入、改建及活化,如今成为私营博物馆,地下及1楼作办展之用,2楼则为徕卡相机(Leica)私人博物馆。
当日馆内正展出着Ilse Bing的百余幅摄影作品,她的摄影风格糅合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意象,还因是1930年代少数使用当时最前卫的35mm可携式徕卡相机的摄影师之一,被称为“徕卡女王”。带着影像的印记,返回跑马地总站坐西行线再出发。
大部分的叮叮车上没有冷气,坐在车上感受自然风,凉爽而不失惬意。在轩尼诗道上有家叫“汉礼”的小店,售卖有关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一进店,店家热情招呼带领,“请随意参观,我们正在整理一部分香、香炉、书和CD等,所以不好意思有些乱。”整理作何用呢?原来是要用到今年香港书展的佛教坊摊位上。店裏客人不多,几位夥计就边做着手工活儿边聊天,悠然自得。
新旧交叠 熙来攘往
电车驶入莊士敦道,沿途可见色彩缤纷、圆角设计的中汇大楼,经重建后的利东街(旧称“喜帖街”),和由唐楼改建翻新而成的和昌大押。和昌大押已有逾百年历史,由4幢相连、设有长廊式阳台的唐楼组成,过去的和昌大押、美容电髮厅、百货商店、雀鸟店舖,现时成了酒吧和餐厅,从裏到外焕然一新。
在军器厂街下车,穿过东美花园可抵达此程终点星街小区。星街小区由日街、月街、星街和永丰街组成。百余年前它曾是香港首个发电厂的所在地,街名取《三字经》中“三光者,日月星”之意,比喻电力带来光明。现时这裏有住宅、餐厅、小酒馆、艺术馆,充满文艺气息。被一家拥有落地窗的艺术廊“Woaw”吸引入内,店内正展出美国80后画家Charlie Roberts的画作。与店家攀谈起来,店家说:“这些画都售出了,近期将再办一位日本艺术家的展。”疫情有没有影响到生意?他答道:“我们也做网上售卖,老顾客还是常来光顾。”
一路寻怀,也是一路探新,继续坐上电车,望着窗外风景和行人往来,听着耳边不时传来的叮叮声响,心情不由慢下来,而匆匆生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