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祖国风光无限美

2022-06-06 04:23: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用手机拍摄不经任何加工的果果塘大拐弯。要拍到这“仙境”,必须早起及有良好驾驶技术,否则宜找个好司机。

  我很关心冯炜光先生的西北独驾之旅,每篇记游都认真地看完。为什么如此关注呢?第一,因为我大学是在西北的兰州大学念的,也曾在内蒙古工作过,对祖国的西北地区熟悉,而且充满感情。二是很向往驾车旅行的方式,一边看他文章中描绘的所见所闻,一边盘算着、憧憬着将来自己如何独闯西北,饱览山川美景,体验民族风情,饕餮特色美食。

  香港融通中外,文化多元。一个例子就是假期多,中国人的节日和西方人的节日都过。每逢节假日,有的同事便去国外旅游,假期短一般选择东南亚、南亚、日本等国;假期长便去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国家。每与同事谈起旅行,我便劝他们不要舍近求远,先看过自家的风光,再去看他国也不迟。我的理由是,无论是以自然风景的多样性还是文化历史的丰富性,中国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板块构成的,中国处在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印度次大陆板块的结合部,三个地壳板块的挤压,令中国形成了全球最丰富的地貌,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沙漠、湖泊、高原、盆地等等,可谓应有尽有,而且非常有典型性。地球上其他洲的大陆没有受到如此复杂力量的塑造,故平淡了许多。而且中国的山水有文化,亭台楼阁、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直教今人与古人相通。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语言、服饰、风俗、饮食皆有不同,旅而游之,能让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冯炜光先生显然很早就感受到了去内地旅行的魅力,从念大学时起竟然先后七次入藏,今次更是一人一车独驾二万公里,游遍新疆、青海、西藏,每到一地便属笔记游,使我们得以循着他的笔迹,神游祖国的大西北。

  冯先生是香港知名写手,所以他知道读者之欲知,在记游中除了行程说明、风光描绘,更针对西方媒体关注的所谓“少数民族问题”、所谓“新疆强制劳动问题”等进行实地采访,用自己的见闻给予有力驳斥。

  针对港青有融入内地发展的疑惑,他沿途采访介绍了从内地各省到边疆创业的青年,用事实说明,只要敢于尝试,就有机会成功,人生也会精彩。相反,遇事不求诸己,而是一味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企图抄个捷径,甚至不劳而获,那终将难遂己愿。

  以亲身见闻给出答案

  我一九八三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曾在新疆由老记者带着采访了两个月,跑了很多地方,我对新疆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时代。

  冯先生称他第一次去新疆也是八十年代读大学时。将近四十年过去,在他的笔下,今日新疆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农业实现了机械化,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善,各民族融洽友善,社会治安良好。以此想来,青海、西藏及整个大西北亦当如此。

  我曾在内蒙古工作过,那时偶尔来南方公干,对在南方工作的同行羨慕不已,这里鸟语花香、四季常青。但我来香港工作后,却又开始思念大西北的空旷、辽远和雄浑,想那里的杨柳含烟,想那里的夏夜流萤,想那里的萧萧落木,想那里的无边风雪。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北方四季更替、自然灾害、民族交融、文治武功所引发的故事,使人兴奋或者苦楚,令人咀嚼、思考、抒发,正是由于这些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让北方掌握了更多中华文化的“定义权”和“解释权”。相对于南方,北方的文化自然更悠久和丰富许多,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你只有去过后才会深刻领略到。至于中国近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变化,我相信那些仅凭想像认识内地的人,看了后一定会喟然而叹。

  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情

  冯炜光先生在港大读书时是学生会会长,可见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是意见领袖了。他有历险精神,自从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内地旅行,便被内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的生动变化所吸引。

  自那以后,他便常常去内地漫游,仅西藏一地就从不同路径去了七次。也正是在去内地的旅行中,不仅让他美于目、悦于耳、享于口、快于心,更让他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尤其明白了当今最大的国情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富起来,跟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必定会迅速强起来。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不就是要实现富强吗?冯先生是带着对祖国的感情旅行的,这种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流露,他在结束旅行时写的最后一篇记游《人生的意义在圆梦》中记道,“笔者今次只身自驾拥抱祖国大地,圆了自己的梦……用这种方式去爱国,无悔今生!”

  我期盼着自己也学着冯先生的样子,开启大西北自驾之旅。也再次倡议香港的年轻人到祖国内地走走看看。只有自己见到事实真相,才不会被蒙蔽;只有文化上找到根,才不会缺少清醒和自信!

  (本文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为《21世纪西行漫记》所作序言。文中小题为编者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