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红香炉”的由来

2022-10-09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家人攀上石头,登顶红香炉峰。

  除了自然景观和极致的观景角度,红香炉峰的命名也带有传奇的色彩。相传,“红香炉”一名源于有乡民在铜锣湾一带的岸边捡拾到“大香炉”。乡民相信这是天后娘娘所赐,随即修建庙宇,自此开始供奉此香炉,便有了红香炉庙。红香炉天后庙便是如今的铜锣湾天后庙,其背后的小山峰便因此得名红香炉峰。

  据史料记载,“红香炉”一名首见于王崇熙的《新安县志》〈兵制条〉。另外,阮元在道光二年(1822)编的《广东通志》指出,“红香炉水汛:在本营西,水程二百九十里,下至大鹏山炮台,水程一百一十里,千总一员,外委一员,该汛兵丁拨配米粮巡洋。”

  在清朝嘉庆24年(1819年)编纂的《新安海防图节录重绘》中,更是出现了“红香炉”三字来指代港岛中部的山脉。在一些现存的海防图中,多以“红香炉山”和“红香炉汛”来代表香港岛。此后,红香炉一名也成为香港岛的总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