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一个英国作家徜徉文化共融之旅 扶霞.邓洛普吃出中菜缘

2023-01-03 04:2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扶霞.邓洛普从舌尖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右图:川菜丰富的味道和鲜艳的色彩令扶霞‧邓洛普着迷。

  提到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下称:扶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大抵是她的《鱼翅与花椒》。这本带有半自传性的饮食文化书籍,不仅真实地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英国女孩如何一步步与中国饮食文化由隔阂走向共融,在全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扶霞日前接受大公报采访,从中国饮食的他乡之客,到能够同频共振的同舟人,她讲述自己转变的过程,让人们感受到中菜的魅力,看到文化偏见如何消除。这些对于今天希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香港,都有借鉴意义。\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

  饮食从来都是中国人最骄傲的文化之一,不过,尽管当前中国餐厅已经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但很多人仍对中餐持有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将中国美食与便宜的外卖联系在一起,对精致中餐更没有多少体验。扶霞当初也是如此。

  回忆自己与中餐的第一次接触,她说:“如很多人一样,我对于中餐的初体验是炒杂碎和炒面等外卖。点中餐外卖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我如今并不认为那是真正的中餐。”她提到在西方,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外卖的中餐食品都是油炸的,蔬菜不多,因此助长了中国食品“不健康”的观点。“这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在国外声誉的一个问题。”对此扶霞直呼离谱:“这简直疯了,我认为没有比中国人更了解健康饮食的民族。”

  伦敦初尝点心 一试倾心

  扶霞第一次与地道的中国菜相遇,是在青少年时期,一位新加坡朋友带她去伦敦唐人街吃点心,“这大概算是我与地道中国菜的第一次相遇。我当时已经很喜欢吃中餐了,但是并不知道它们由何而来、如何而来。”

  后来,她赢得了英国文化协会的研究生奖学金,可以在中国学习一年。因为在此之前曾去过成都旅游,对这座城市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加之川菜的知名度高,故而扶霞选择了到四川大学进修。

  但扶霞对于川菜的初体验并不好。1992年,她到访重庆,对于那里每样食物都必然伴有大量的四川辣椒这件事,感到震惊和不解。直到1993年,她第一次去成都,当地的一些朋友带她感受成都美食,才令她突然发觉这里食物的美味:新鲜,色彩鲜艳,味道细腻丰富。谈到川菜,扶霞总是乐此不疲,在她看来,川菜的妙处就在于它的刺激以及给人带来的兴奋。她说,川菜的食材和口味的多样性,让人永远不会厌倦,“即使如鱼香茄子、酸辣豆花、担担面,这样平价而寻常的菜肴,也都非常美味,这是我爱上川菜的重要原因。”

  如川菜这般,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之后几十年中,一直令扶霞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近30年来,我一直在遇到新的食材和菜肴,还认识了像云南这样饮食文化极具变化性的地区,仿佛一省之内就能汇集整个世界的风味。”她认为,中菜的最大特色正在于此:地域的多样性以及食物的变化多端。“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她说:“我怀疑任何其他地方的美食文化,都无法在这方面与中餐进行比较。”

  开放心态 多方了解中国  

  在扶霞看来,饮食是她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的途径。“通过与当地人一起按照当地的方式用餐;通过保持开放的心态并愿意品尝任何东西。我不想以外国人的身份吃中国菜,始终保持文化间的距离。我想了解食物对中国人的真正意义,以及他们是如何吃的。我想成为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观察者。”

  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从来都不仅仅关于食物。从庖丁解牛,到“槐叶冷淘来急吃”,再到《陶庵梦忆》《随园食单》,乃至《红楼梦》《茶馆》……美食与其他形形色色的文化,尤其是艺术和文学,交相辉映,密不可分。因此,除了食物本身,扶霞还会去阅读很多中国文学作品,欣赏中国艺术,听过中国音乐,了解过中国历史,并且经常尝试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解读中国食物。“当我在中国研究食物时,我总是去博物馆,尝试更加广泛地去了解这个地区,而非仅仅通过厨房或桌子上的东西去了解。”

  当然,美食还关于生活。扶霞说自己在成都度过了非常美好的生活和饮食时光,每当她想到川菜,总能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中西有别 学会重视口感

  伴随自己体验的中餐文化的变化,扶霞自己也在变化。她提到,外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重视食物的口感,这意味着很多中国食材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比如海蜇、鸡脚、鱼肚、鹅肠等。而她现在却前所未有地开始享受食物的口感。

  另外,她认为中国文化强调食物与药材、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好的食物”总是与健康、调和以及感官刺激有关,中餐帮助她更好地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也是在她看来中西饮食最大的区别之一,“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远远领先于西方。”

  当然,学习中国菜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扶霞的烹饪方式:“我总是用中国菜刀烹饪,还会考虑用中国的方式处理食材,而且我现在做中国菜比欧洲菜要好得多。”她说:“我的余生都可以很幸福地靠中国菜生活,只是我还是会想念奶酪、烤土豆和巧克力。”

  打破偏见 拓阔视野

  对于当前许多国外食客对中餐仍抱有偏见与刻板印象,扶霞认为这是信息渠道闭塞、外国人很难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餐导致的。“我认为对熟悉的食物感到舒服,对不熟悉的食物感到怀疑或担心是正常的。”扶霞说:“克服这种怀疑并学习欣赏其他美食和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视野,而且还具有社会效益。”而这就是她努力推广中餐文化的原因。

  正如扶霞所说,如今的她,不仅仅是一个关注中菜的外国人。“真正有趣的事情是,我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中餐和中国文化,我可以是他们中的一员,也可以是冷静的旁观者。”她说自己能够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西餐,并知道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困惑和焦虑的根源所在。她相信,随着西方城市的饮食愈加多样化,当地的中餐亦会愈发地道,而中餐曾经和正在面临的误解,以及在世界美食中的位置,都将发生变化。“我认为中国菜在未来会更受欢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正在尽我所能支持这一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