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遨游 > 正文

呱呱世界的晚清湾区风情

2023-01-04 04:23: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高手如云的“呱”字辈画师,可能是18、19世纪欧洲最熟悉的中国人。他们掌握了西洋绘画技法,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为各路洋商快速绘出一张张肖像画、市井风情画、花鸟虫鱼图。在照相机出现之前,“呱呱们”的创作就是最好的“明信片”,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呱”派作品从广州装船出发,销往欧美各地。这些“呱”派作品即“洋画”,今天称为“外销画”,如今已经成为当下人们了解晚清市井百态、湾区风情极好的物证。\黄宝仪 (文、图)

  今天我们旅行,用摄影、摄像记录一路风光。在旅行不方便的18至19世纪,神秘的东方一直令人向往,“中国那么远,拍张照片给我看看。”但是,当时照相机还没有面世,于是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需求的外销画是来华商人最爱的伴手礼之一。聘请中国画师为自己画像,是打卡中国之行最好的方式;委托画家描绘自己在粤港澳所见所闻,记录繁华国际商贸往来实况,则是带回欧美家乡向亲朋好友炫耀的最佳物证;中国商人也喜欢给洋商赠送一张自己的肖像以作纪念,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情感。这些愿望,外销画都可以满足。

  “十三行”成外销画集散地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18、19世纪,由广州画师创作,迎合西方社会盛行的“中国趣味”风尚,运用西方绘画材料,以透视法、明暗法等西方绘画技法绘制,带有浓郁中国风情,且价格低廉。在当时的世界贸易网络重要节点广州,以“十三行”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贸易区,成了外销画最大的集散地,而“呱”字号画室,也成了来华商人最爱消遣的地方之一。

  “可以向读者保证:如果他们希望在下次彗星访问地球之前的有限时期内永生,毫无疑问,最好是为母亲、姐妹、情人、知己、妻子留下一幅比在她们心目中更英俊漂亮的肖像──蓝阁画的,只要15块钱,罕见的传神!”这是一则登在1835年的英文报纸《广东邮报》上的广告,广告主蓝阁,也是林呱,当时最出色外销画画家之一,在洋商圈子中很有知名度。

  林呱的名气,一部分来源于他的老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乔治.钱纳利,他根据南中国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英国学院派画风进行了浪漫化的调适,创造出具有独特中国情调的“钱纳利风”,其独特风格还吸引了大批学生追随,以他为代表的英国学院派画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盛行开来。

  林呱:东西方绘画集大成者

  原名关乔昌的林呱,正是以钱纳利为中心的艺术家群体中坚分子,也是钱纳利后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林呱活跃于1820年至1855年,有“中国的托马斯.芬伦斯爵士”之誉。林呱除了跟随钱纳利学习外,还临摹了大量欧洲人带来的油画和图片。

  因此,他擅长肖像画和风景画,油画功底扎实,是当时将中西方绘画融会贯通的代表人物。林呱的画到底有多贵?道光年间的10两银子,相当于一位青壮年劳动力一年的工资,可以置办一亩良田,可以买到五担大米(约800斤),但只能买一幅林呱的油画。

  除了林呱,当时出色的外销画家还有许多,且不少同时活跃于粤港两地,在广州、香港都设有画室。被誉为清代珠江版“清明上河图”的《广州港全景图》,从其绘画风格及画框背部上方残存有“Youqua”画室的标签残片来看,可以断定此画为煜呱画室的作品。Youqua即煜呱,擅长绘制巨幅港埠风景油画。他在广州及香港都设有画店,店号“怡兴”,广州画室的地址位于靖远街34号,香港画室的地址位于香港皇后大道107号。

  早期的外销画多以安静优美的港湾风景为题材,如顺呱《十三行商馆》、“重呱”款英国船、“煜呱”款海珠炮台等油画,佚名《琶洲塔》水粉画等。随着1757年“一口通商”,“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繁荣,引起了更多西方商人的向往,表现在外销画绘制中,则是大船、大宅、教堂等得到更多展示,这从《广州港全景图》中也可以看出来。不过,外销画不同于瓷器、茶叶和丝绸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它是清代广州外销商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货物,一种介绍中国风俗人情、具有旅行纪念意义的艺术品。正如19世纪英国旅行者奥斯曼德.泰凡尼(Osmend Tiffany)在其游记中写道:“这些米纸画(指外销画)……表现了中国的商业贸易、日常生活、世俗礼仪和宗教活动,都显得生动真实。从神圣的宗教仪式到世俗的娱乐场景,无一不绘于画中。”

  绘画题材囊括生活百态

  从现存的外销画来看,主要题材包括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生活、手工业制作、商贸情景、职业样态、游艺娱乐、婚嫁丧娶、农业生产、戏曲故事等等。据史料记载,当时在靖远街和同文街上开业经营的洋画坊共有30多家,每年随船出洋的洋画就多达两千多幅,明信片式的微型画更是难以统计。

  因为竞争激烈,知名如林呱也不得不采取“流水作业”。

  1837年,法国人奥尼就记录了他在林呱画室的发现:“楼上,有八到十位画工拉高衫袖,将辫子盘捲于脖子上努力地工作,他们都采用流水作业形式,所以产量很高。可是画作题材单调,大都是一只船、一只鸟和一个中国人。在他们身旁,放置着已经绘好的风景画和象牙细密画,他们可以说是智慧的机器。”

  直到摄影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繁荣了一个多世纪的外销画彻底落幕。

  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得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馆、广东美术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支持的“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140余件/套精选作品,从画艺、画技、画材三个维度的调适入手,呈现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家绘制出了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需求的新式艺术品,从而开创了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

  展 讯

  “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层

  展期:即日起至3月26日

  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费用:免费(需预约)

  《卢茂官》

  •林呱或其画室制作的布本油画《卢茂官》中,林呱强调人物脸部鼻、颊和唇部的红润,以细微的笔触表现脸部肌肤光色变化。同时,在细节处理上又保留了几分东方韵味,让人一见难忘。

  《广州街景》

  •毕仕达的水彩画《广州街景》生动写实地描绘了19世纪广州极富生活气息的一幕: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上人头涌动,挑着货物的小贩,在茶档喝水歇脚的工人,围观下棋的百姓,背着孩子出行的妇女……让人见识了当时广州商业之热闹和娱乐之丰富。

  《“两合号”家禽腊味档》

  •佚名的《“两合号”家禽腊味档》则描绘了“两合号”成行成列、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店员、掌柜和顾客的活动情景。鸡鸭鹅等活禽被关在靠墙的各种笼子里等待出售,店舖中有店员在宰杀家禽,有店员准备挑担外出售卖,掌柜与一名提着鸡的顾客交谈,柜枱上方还挂着腊鸭、鸭润肠、鸭扎等腊味。这与粤港澳地区统一屠宰之前的家禽销售档口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让人一见倍感亲切。

  《广州港全景图》

  •画作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是当时中国城市罕见的图像记载,也代表着19世纪中期中国油画创作的最高水平。画面中美国商馆前被高墙围蔽的是新建的美国花园,毗连的英国花园植被鬱鬱葱葱,高大的树木遮掩了身后部分商馆。1847年,在美国花园东侧开始筹建圣公会教堂。画面中心偏右的位置是被菩提树环绕的海珠炮台,其背面是广州的旧城区,当时广州著名的地标光塔(怀圣寺)、花塔(六榕寺)、镇海楼(五层楼)清晰可见,让今天的观众从中窥见特定年代广州商贸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

  布本油彩伦纳德.米勒特侧身肖像

  •林呱绘制的布本油彩伦纳德.米勒特(Leonard Millett, 1811-1860)侧身肖像,画框背部英文写有“林呱于1843年10月在中国广州为伦纳德.米勒特绘制”字样。据记载,伦纳德.米勒特就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1827年至1832年三次乘坐“Castle Huntly”号商船前往广州黄埔港进行贸易,此幅肖像画绘制于米勒特到访广州10年之后,因此推测人物画像应为临摹之作。画面整体呈暗褐的暖色调,是西方古典油画的主要表现方式。林呱将人物放置在深色背景之前,以此突出人物形象。画作中,林呱对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脸部结构刻画显示了他对西方油画技法掌握的熟练程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