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第三度杀人》被网友评“失败的悬疑电影” 谁都可以当影评人?

2018-06-25 16:00:26大公网 作者:杨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第三度杀人》海报

曾听影评人家明在一次演讲中提及,当下有两种人是俯拾即是的—足球评论员和电影评论人。任何人都好像有资格对之说三道四,作出价值判断。他所论及的是尔冬陞导演的《色情男女》片中的场景,而我却联想到了问鼎日本奥斯卡最佳影片、却不得观众缘的《第三度杀人》。
 
近期由于是枝裕和摘得了康城影展金棕榈奖,网络上对他既往作品的评论如爆谷一般炸开了。这其中,对《第三度杀人》的评价之低令人大跌眼镜。“失败的悬疑电影”,这是最常看到的论调。我追问道,那它失败在哪里呢?即刻有好心网友调笑着回答道,“因为七分之四的人看不懂,六分之一睡着了,剩下的人还有一多半似懂非懂。”所以就代表它很失败?
 
不少人诟病“影片节奏太慢”,然而这种近乎静止的“慢”其实是导演的新尝试,片中有不少两两角色对峙的场面都是在“想在静止中拍出动态”的方针下进行拍摄的。“虽然人物没什么动作,但这当中却存在一种张力。对此,仅仅靠移动摄影机是不够的,当然,人物目光里必须蕴含着感情,令整个画面看起来什麽都没动,却能传达出人物内心里的些许动摇。”
 
片中饰演被害人妻子的齐藤由贵提到是枝在导戏时细致入微的一面:“每一组镜头之间,他都会认真地看着我的脸,来确认这个人物目前处於什麽样的感情之中?她又应该怀有怎样的感情?”而看不到人物的动摇与纠葛,究竟是导演不够成功,还是我们缺乏耐心?
 
提及以上拍摄过程中的“趣事”,不只是想为《第三度杀人》平反,更重要的是想说,一部作品且不论结果是优是劣,在其诞生过程中势必凝结了创作人的心血,许多细节也不足与外人道也,然而在“人人都可以是影评人”的网络时代,不少观众在观影后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到此一游”,不过这其中多是以个人好恶为基准的片面之词,作品的主旨、寓意、手法、技巧等种种评判要素,极有可能都在一句“好闷,我不喜欢”中被抹杀。如今,谁都有权对某件事物评头论足,可是,我们随口说出的价值判断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我们又到底是不是一个公正的评论人呢?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