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大公网记者牵线「马吉影片」和《拉贝日记》主要发现者华侨邵子平先生被南京母校授予“杰出校友”

2018-10-20 20:40:14大公网 作者:陈旻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邵子平(中)与夫人罗其云回到分别71年的母校时收到师生的热情欢迎特约通讯员田之禾摄影

10月20日下午,当今年82岁的邵子平终于站在魂牵梦萦了71年的母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门前时,感慨万千的他对该校现任校长戚韵东说,“我最难忘的是当年被吴秀琼老师打了两下手心。”而因万里奔波、跨国寻找,终令1937年记录南京大屠杀的「马吉影片」和《拉贝日记》这两件关键档案文献重现的历史功绩,邵子平此次重回母校,受到隆重接待并被母校特别授予“杰出校友”称号。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戚韵东向邵子平颁发杰出校友证书特约通讯员田之禾摄影
 
邵子平出生于1936年。1988年起,在联合国总部从事人力资源与法规工作的邵子平与一批美籍华裔热心人士,在纽约先后创立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寻找侵华日军南京暴行的证据便成为他们的重要目标。1991年7月,邵子平万里奔波,找到「马吉影片」。1996年12月,他找到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拉贝日记》。正是这两件珍贵史料,推动了南京大屠杀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大文记者采写的邵子平寻找「马吉影片」和《拉贝日记》的报道被展陈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史馆特约通讯员田之禾摄影

本报记者于2017年底和2018年初在《大公报》与《文汇报》刊登了《拉贝日记》和「马吉影片」重见天日过程的专题报道。在采访中,感受到邵子平对母校南京琅琊路小学念念不忘。记者与校方联系,促成了邵子平此次时隔71年之后的母校之行。

邵子平接受母校小记者的采访特约通讯员田之禾摄影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成立于1934年,邵子平在1946年和1947年就读于“南京特别市市立琅琊路小学”。已至耄耋之年的邵子平先生,对母校怀有无可替代的真挚情感,他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特别来到小学门前,想拜望“给了他两巴掌”的吴秀琼老师,遗憾未遇。

邵子平为母校学生题字:努力学习独立思考特约通讯员田之禾摄影

拾级而上,邵子平步入该校校史馆三楼,一眼望见橱窗内展陈着《大公报》与《文汇报》对他的报道及他的大幅照片,惊讶之际,心头温暖。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