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旅猫日记》猫咪悟人生

2018-12-13 03:17: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旅猫日记》由猫的视点看人

  日本旅行时看过一电视节目,内容是探讨历史人物的健康问题,遇上的那集讲明治年间的大文豪夏目漱石。其中一段谈到夏目本是官派英国留学的精英教师,在伦敦时却因精神崩溃而提前回国,之后他被情绪疾病所苦,整天怀疑妻子儿女要对他不利,直至收养了一隻不请自来的流浪猫,精神有所寄讬后,病情才有所缓解。/行 光

  这段经历启发夏目写成小说《我是猫》,打开了他的文学道路。从夏目漱石的时代开始,日本的文学和电影,写猫的作品不在少数,猫是为枉死主人复仇的灵异使者(《怪谈佐贺屋敷》)、也可以帮无法交稿的作家找到出路(《猫咪收集之家》),而在最新的一部“猫电影”《旅猫日记》之中,猫咪更是帮人面对生死。

  “家庭”羁绊

  《旅猫日记》劈头第一句就引用了《我是猫》开篇的名句:“我是猫,还没有名字”,引用这话的是故事的“主角”奈奈,牠表示单单是自己有名字这点,就胜过那隻“伟大的猫”。奈奈本是街边浪猫,因为车祸受伤才被主人阿悟收养。只是,一起生活几年后,阿悟却说不能再养牠了,一人一猫於是展开了寻找收养者的旅程。与《我是猫》一样,《旅猫日记》表面上讲猫,其实是写人。阿悟一路寻访他的小学、中学同学,没有一位是奈奈可以接受的新主人,在这个过程之中,阿悟生命的故事慢慢浮现。

  一百多年前的《我是猫》写明治时代的“高等游民”的生存状况,《旅猫日记》没有这麼大的野心,讲的是平成年间的“家庭”羁绊。相同的地方是,两者都由猫的视点出发看人,虽然《旅猫日记》情节,总是跳回阿悟的回忆之中,由小学时代惊逢家变,到高中年代的青涩的三角恋情,都是由“人”的视点出发,没有奈奈这个后来者插嘴的余地。

  猫有“演技”

  日本人的猫电影拍了不少,“选角”往往是两个进路,一是光鲜亮丽可爱的卖萌猫,二是恐怖片的阴沉可怕妖怪风的“化猫”,奈奈则跳出这两个路线,以一隻街边杂种流浪猫的形象示人,牠抱持着一种“硬汉”的路线过日子,除了开饭时间,从不亲近人类。住进阿悟的家后,也不随便卖萌,虽然牠口说最喜欢阿悟,在银幕上表现总是冷冷的若即若离,对阿悟的朋友更是不假辞色。导演也没有像某些“卖猫”的电影那样,用可爱模样的特写镜头轰炸观众。但奈奈这种“性格演技”自有其吸引之处,像极了那种平时在人类身边冷眼旁观,但在关键的悲欢离合时刻会主动跑来安慰的猫咪。虽然,“猫生”短短十来年,往往是人要面对猫伴侣的离世。这种性格塑造,让奈奈有了“猫气”,更接近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小动物。

  说起来,不知是扮演的猫演员内向还是导演的调教,银幕上的奈奈看起来总是有点呆呆的,可能这是为了配合强加在牠身上的旁白所走的“硬汉路线”。不过,相比起阿悟等人类角色的生硬演出(让人想起法国导演布烈逊所讲不要表演的“模特”),猫演员还是显得颇有“演技”。或许是因为演员的问题,阿悟一生的悲欢离合,他和亲人、朋友间的关係,虽然催泪又惹笑,但总是让人难以投入,有点像在看三流的肥皂剧……只有从猫视点出发的,他和奈奈难捨难分的感情,是比较细緻动人,捕捉了不少猫和人亲密互动的细节。这点应是来自原著作者兼编剧之一的有川浩。有川以军事小说出道,又写过《图书馆战争》这样奇想天外的作品,想不到对猫的观察也颇地道。可惜的是改编成电影之后,几位年轻演员的生涩表演让故事变了味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