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妈妈,我有一条了不起的神经!》电影海报。
从孩子呱呱坠地至被养育成人,父母需要付出无穷心力,如果孩子有自闭症或亚氏保加症,父母面对的压力更加大。早在三月上映的香港製作《妈妈,我有一条了不起的神经!》是一套有关自闭症孩子的纪录片,片中的妈妈义无反顾地照顾自己的孩子,日复日,年复年,不离不弃。\大公报记者 陈惠芳
《妈妈,我有一条了不起的神经!》是小成本纪录片,没有多少宣传费,获安排在百老汇院线独家上映。两个月以来单靠行内及观众口碑,在刚过去的母亲节特别加场,未来会继续上映并增加场次。
七年追访真实个案
该片从无声无息到现在渐受关注,是否因《你好,李焕英》、《爸爸可否不要老》等讲述亲情的电影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主流电影容易得到关注,因拍摄手法经过计算,以掌握观众情绪,故事起承转合,有喜亦有悲。但出自本地的这套纪录片,导演花了七年时间,用单机摄製每一个人物访问和个案,由观众去感受他们的情绪起伏,并非如商业片般刻意带动观众的神经。
不少观众看过《你好,李焕英》,都说要当下珍惜妈妈,不要爱得太迟。而郑秀文也推介的《爸爸可否不要老》,影片调子沉重,让人明白老人家脑退化后的无奈与悲伤。《妈妈,我有一条了不起的神经!》则是记录特殊儿童个案的纪录片,当中没有大明星,片中出现的,张张都是真实的面孔,当中为人父母者为基层人士,各有一个自闭症或亚氏保加症的子女,因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对这类孩子的支援不足,父母的眼泪只在心裏流。
冀患者被接纳欣赏
2013年起,导演及监製萧惠雄与一班怀着赤子之心的大学教授、讲师及资讯科技界人士等留意到,其实自闭症小朋友拥有一些不一样的天赋,於是决定用简单拍摄工具,拍下这套新写实主义的文化寻觅纪录片。萧惠雄表示,故事围绕一位老师、两位院长、三位义工、四位校长、五位家长、六位学生及七位有心人,透过该片由三月起公映、交流、分享以及举办工作坊等,希望自闭症孩子会更被接纳与欣赏。
萧惠雄又言,该片用了七年时间寻访有另类能力及特殊需要的学生,录下他们的成长过程,过程中发觉他们有不同的长处,希望藉该片对家长们、主流学校以及社会大众有所启发,这一群孩子绝对应该得到平等对待。香港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可是对於特殊儿童的支援仍落后於其他先进地区。单是向学生发放正确资讯已大大不足,导致特殊儿童在主流学校遭到歧视及排斥。一条“了不起的神经”意指每位自闭症或亚氏保加症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孩子同样可以发光发亮。
音乐天赋得以发挥
纪录片的真实个案中,76岁的陈女士有一位自闭症的儿子,但她乐观面对。陈女士笑说:“我个人几乐观,囝囝两岁时被诊断出有自闭症,当时个心有一点不舒服,但慢慢就接受了。”另一位妈妈哭着说:“如果社会畀他们(自闭症儿童)融入一些,他们的问题会否轻一些?”
片中一位家长发现女儿有音乐天赋,於是悉心栽培,女儿竟成功考到演奏级,妈妈打趣说:“无得可再更进一步了。”也有一位自闭症女学生被钢琴老师发掘其“了不起的神经”,亦是音乐,老师说:“教她弹一首《香江花月夜》,我只教了她一次,她连乐谱也识看了。”又有两位父亲以茶餐厅吃东西形容这些儿童:“正常的人都可以选择吃不同食物,点解他们不可以选择自己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