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内容为王/《机智女法医》 低成本古装剧逆袭

2022-03-24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机智女法医》破案小分队,前排左一、二分别为楚楚和安郡王。

  一部没有流量明星、非大IP改编的小成本网络剧,如何实现逆袭?本周于香港无綫电视翡翠台开播的内地网剧《机智女法医》(内地名《御赐小仵作》),提供了范例。该剧于内地网络平台播出时,不靠宣传噱头,而是凭借“内容为王”,敢于打破类型剧叙事手法,加之充满创意的古装女法医角色设定,令整体播放量逼近十亿。\刘 毅

  法医揭开亡者非正常死亡真相,正义又充满神秘感,编剧据此编写法医故事,历来都深受观众欢迎,譬如早几年港剧《鑑证实录》、内地剧《大宋提刑官》,以及近几年内地剧《法医秦明》、日剧《不自然死因研究所》等。而今《机智女法医》的出现,不仅开拓此类题材的更多可能性,还一改往日法医剧的凝重,而是以明快节奏、经得起推敲的探案逻辑,解构迷离案情。

  《机智女法医》改编自清閒丫头的小说《仵作娘子》,主要讲述出身仵作(中国古代法医称呼)世家的女主角楚楚(苏晓彤饰),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前往长安参加仵作招聘考试,邂逅掌管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安郡王萧瑾瑜(王子奇饰),二人联手侦破奇案……这样的设定,十分符合一般小甜剧“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故事模式,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谜题──安郡王父亲何以失踪多年、楚楚的亲身母亲其实死于谋杀、巫医大叔为何留下一间充满线索的屋子、皇帝忌惮的昌王一脉是否还有人留存于世?

  大案件嵌套小案件

  不同于一般的法医探案剧,剧集的叙事结构,并非一集发现一具尸体的单元剧形式,而是采用了类似“俄罗斯套娃”般的嵌套式结构,即一个案件套另一个案件,如楚楚考仵作是为了寻找玉面判官,过程中引出官员被杀、私铸铜钱等一系列后续事件,而这些谜题又与主人公身世、朝堂上“南衙北司”的争斗息息相关。大小案件之间宛如九连环一般,线索之间可谓环环相扣,最终所有的伏笔都能展开串联。也难怪以往都要开倍速追剧的观众,称观剧时非但不舍得快进,更要倒回去再看一遍“烧脑”细节。

  这样看似复杂的编排方式,却能在叙事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废戏”,编剧不似写《名侦探柯南》一般,令主人公总是“恰到好处”置身意外丛生的典型案件环境,而是以伏笔推动探案发展,主人公总是通过事件发现线索、追踪线索、直到破解谜题,继而进入下一个难题。且线索往往很巧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安郡王、楚楚等人破解巫医留下的中国象棋残局一节。

  而打开一层又一层“套娃”、揭开所有难题之后,安郡王和楚楚发现一切都指向了朝堂。说到这里,《机智女法医》虽说是古代法医网剧,但对于真实历史的求证也一点不含糊,且不说历史上真的有“南衙北司”之争,剧中也谈到唐代自安史之乱后的地方节度使割据问题,就连其中沉迷制作手工活的皇帝,也是借寓意呼应了历史上唐宣宗李忱以“装疯卖傻”蒙蔽当权宦官的经历。

  不仅如此,《机智女法医》虽说是探案剧,但权谋戏设定,正反派之间的交锋,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反派不仅有他们的心理描写,将他们的行为动机表露出来,再结合主角的办案过程,就能看出反派在下的“一盘大棋”。这也解释了剧情何以引人入胜,因为不用通过降低反派智商来衬托主角的英明神武。

  法医验身断骨,难免会有一些血腥,或是不适合“下饭”的场面,《机智女法医》也会有楚楚需要解剖尸体,甚至验骸骨的时刻,然而剧中并不会直接上演血淋淋的场面,往往是楚楚盖上白布,即意味解剖结束。但随后的分析,画面上会出现相应的漫画式解构图,不仅令人清晰易明,亦不需观众直面恐怖。

  女二人设可圈可点

  女主角楚楚,乍一眼,其扮相犹如邻家小妹,宛如以往古装偶像剧“恋爱脑”女主。事实并非如此,剧中的楚楚不仅在破案,并且是作为“树的形象”立于王爷身边,实现成为仵作的人生目标,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知识。非但如此,她虽然与王爷出现了感情线,却也是建基于互相欣赏的基础之上,二人虽然身份悬殊,但感情线的发展并不矫揉造作,且充满现代爱情意识。

    另外,剧集另一个创新,女二号冷月(赵尧珂饰)的人设也是可圈可点。以往的同类剧集,女二号往往是搞事者,是破坏男女主感情线的“塑料姐妹”,不过这部剧的女二号却是真心诚意帮助女主楚楚,为她排忧解难,用武功护送她,还说“女子保护女子,是天经地义的”,令剧中少了二女争一男的“狗血”套路,让人看过她们的友情后,有一种阳光和暖的舒服。

  以上种种,使《机智女法医》成为了播前不被看好,播后观众直呼“真香”的网剧“黑马”。由此可见,就算一众演员令观众感到陌生,就算不是大制作,只要主创方真的用心讲好了故事,故事发展合情理、认真打磨细节、人设讨喜、感情线不突兀,观众自然会收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