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电影 > 正文

身份重塑的理想与现实 《人生之路》命运与时代碰撞

2023-04-13 04:23: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高加林(右)与刘巧珍识于微时,互相扶持。

  电视剧《人生之路》于3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首播,收视率位居同档期电视剧的第一名。《人生之路》以冒名顶替上大学为叙事主线,讲述陕北农民高加林从农村户口到城市户口、从农民向国家公职转变的身份重塑之路。\苏 洋

  《人生之路》一剧聚焦在内地改革开放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落后的差异上,刻画乡村青年在时代进步中受到的冲击与震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乡村人民迫切希望拥抱新生活、新观念、新文明,改变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落后的面貌。高加林爱好文学、厌恶农活,崇尚精神进步、愤慨观念落后。其人生之路,亦是内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之路。在内地城市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发展的不仅仅是乡村经济和农业科技,也是精神富足、文化审美和文明进步的提升。

  刻画乡村现实

  该剧立足于内地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根植于高加林转变农民身份,向往精神文明的理想,将人物命运与时代潮流碰撞,以个体的发展之路观照改革开放的现实。

  知名作家路遥1982年发表小说《人生》,以作者本人年轻时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奔波为现实基础,思考城市化的浪潮对自由之精神、文明之观念、审美之富足的促进。路遥炽热地表现了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理想。《人生之路》在此基础上,将高加林的人生发展道路与内地改革开放进程相结合,将考上大学的高加林被冒名顶替为叙事主线,直面现实中落后的观念、批判腐败的行为。

  《人生之路》以聚焦时代热点问题与反思落后观念为脉络,将对时代中的乡村现实进行写实刻画与浪漫描绘。乡村经济、教育、伦理观念的落后被尖锐刻画,追求审美浪漫、观念进步和精神自由的浪漫也描绘生动。在剧中的叙事中,反思了轻视教育、不尊重女性的观念与家长制,申诉了不尊重身体意识、自由精神的意识,畅想了审美的精神愉悦。乡村教育落后、农民工权利保障、男女平等、食品安全、户籍歧视等现实热点问题,伴随着人物命运发展和人物关系转变。

  反思城市化问题

  该剧的叙事创新和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在于高加林不仅仅想进入城市,更希望获得城市户口和编制。他重塑身份的第一条道路是高考,却被冒名顶替;第二条是民办教师转为正式编制的教师之路;第三条是他因叔父关系成为县里通讯干事之路;第四条高加林与黄亚萍的婚姻关系,可以获得上海户口之路;第五条高加林依靠才华和努力成为上海杂志的记者到主编之路。

  《人生之路》聚焦编制和户口的叙事,反思了改革开放进程中城市化的切身问题,表达了青年一代的身份困境。高双星利用冒名顶替高加林上了大学。上大学是脱离农民职业、获取城市身份的现实路径。农村户口的高双星与上海户口的陈秀礼结婚,便获得了上海户口。陈秀礼的母亲嫌弃高双星的关键因素,也是高双星的户口。高双星背负着道德污点的状态与内心淹没在身份被嫌弃的叙事之中。

  户口和编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中关系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但人生之路绝不仅仅局限于户口与编制。整体上,剧集围绕编制和户口的叙事核心挖掘得不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被庞杂、繁复的恋爱关系、创业历程、家庭暴力等叙事线遮蔽。概念先行而忽视人物内心活动的叙事方法,令人物表现得不够鲜活和生动。

  高加林重塑身份之路,应该是向往知识薰陶、观念进步和精神审美的道路。身份重塑蕴含的是享受新知识、新观念和新生活的精神美好,却在《人生之路》的叙事中被刻板表现为追求户口和编制的困境。该剧的优点在于观照和反思了改革开放进程中身份重塑的焦虑、问题,但此主题先行和片面理解,造成了身份重塑的理想浪漫与现实质感有所欠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