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內地 > 正文

冰丝启“北合作南开放”新局

2018-06-19 03:16:2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编者按 中远海运特运宣传部北极航线负责人透露,7月上旬公司将再派商船出征“北极航道”。国务院年初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强调中国是北极事务重要利益攸关方,并倡导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随着中远船隻行走北极航道常态化,加上早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明确提出“加强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释放北方海航道潜力,冰丝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冰上丝路系列》从区域合作、港口建设和科技护航等方面向读者剖析冰丝发展的现况、未来和挑战。

  去年12月8日,在摄氏零下36度严寒下,亚马尔项目一期工程液化天然气装船外运仪式,於俄罗斯北极亚马尔半岛萨别塔港口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於仪式上致辞说,正由於中国夥伴的实质性参与和精诚合作,才实现我们共同胜利。一直以来,俄罗斯对与中国共拓冰上丝路表现积极,今年6月8日普京来华访问,中俄联合声明提及加强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包括支持双方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在科研、联合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开发和利用北方海航道潜力、旅遊、生态等方面开展合作。声明有关表述,有望将中俄冰丝合作提升至前所未见的高度。/大公报记者 宋伟、丁春丽、周琳

  常言道路是人行出来的。2013年8月8日“永盛”轮从大连港始发,历时27天航行成功抵靠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中国首艘经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亚欧航线的商船。担负首航任务的“永盛”轮船长张玉田对当时準备工作记忆犹新:“要穿越环境恶劣、高寒冰封的北极航道船舶的硬件状况十分关键。”张玉田说,遇上极端天气海水结冰,堵塞冷却海水进口阀箱,严重情况会造成设备瘫痪无法使用。“项目组人员迅速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对海水阀箱吹通管路进行改造,临时加装一个小型电锅炉。”   时隔两年,“永盛”轮再度从大连港出发,成功完成“再航北极、双向通行”任务。自2013年“永盛”轮首航以来,近年来利用窗口期常态化航行北极的中国商船初具规模,中国商船已十数次往返於北极东北航道。2017年8月末,满载出口欧洲的地铁盾构机、风电设备等货物的“天健”轮,踏上北极东北航道前往欧洲的旅途。

  “土地尽头”启动超级工程

  2017年9月12日中午,航向欧洲的“天健”轮和自欧洲返航的“天乐”轮於楚科奇海与东西伯利亚海交界处的德朗海峡西口相遇。其间两船驾驶台鸣笛、升国旗,两船船员列队致意拍照留念。“天健”轮船长沈建新向大公报说,“两船距离最近时,都能互相听到对方船员的致意和问好声。”这已是2017年中国商船第三次在北极相会。

  北极拥有全球未探明石油蕴藏量逾百分之十、天然气比例更达三成。“北极航线”一旦全面开通,北极地区将成为当今世界另一个重要的能源输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朱显平教授告诉大公报,“冰上丝绸之路”的价值更多关乎中国投入到北极开发这一事业中,中俄共同开发北极地区是成功先例。中俄亚马尔项目启动5年来,在俄、法、中三方股东共同努力下,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建设者克服诸多困难,在北极拔地建起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极地超级工程。

  承运1.8万吨油气项目模块

  亚马尔半岛在涅涅茨语中意为“土地的尽头”,位於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临近北极。“祥云口”轮是中远第3艘自东往西穿越北极东北航道的船舶。“2016年‘祥云口’航行北极东北航道时,船上承运的货物是亚马尔项目3个集成模块,每个高近60米高,重近6000吨,总价值在人民币亿元以上。”时任“祥云口”轮船长陈晓军告诉大公报,该轮承运特殊高价值的货物,对途中航线上的气象要求有严格标準。

  中国著名学者胡鞍钢是“一带一路一道(北极航道)”倡议设想的提出者,他认为,中国在北极航道贸易开放上具有投资、工程建设等方面优势突出。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南方港口的发展,中国将形成向南以海南为基地、向北以东北地区为基础,朝向北极航道的“北合作、南开放”的新型开放格局。他补充,中俄在北极上的合作,有利率先建设出中国─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的“东北亚经济走廊”,争取打开中国向北对外开放新局面,同时为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解决北极理事会中长期发展项目资金不足困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