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內地 > 正文

豫妇28年坚守古祠扬木兰精神

2018-06-22 03:16:35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传媒学子在木兰祠认真听解说员介绍 大公报记者冯雷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首《木兰辞》几乎家喻户晓,让大家认识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花木兰精神。6月16日,“2018范长江行动中原行”的香港传媒学子来到了“中国木兰之乡”──河南商丘虞城县木兰镇周莊村,一起聆听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大公报记者 莊园虞城报道

  虞城县木兰镇地处豫东与皖北交界,後人为了纪念花木兰,修建了木兰祠。在当地,64岁的陈时云守祠整整28年,她的儿媳程凤华受其影响於2004年也来木兰祠工作。程凤华向记者表示:“我和婆婆在这就是想把木兰的孝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不拿分毫守祠志坚

  步入木兰祠,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两座古代石碑。据介绍,这裏原有记事碑、香火碑、功德碑60馀通。在1943年,木兰祠毁於战火,现仅剩两通祠碑。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英记、历代修祠情况;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讲述“木兰祠”更名经过。

  採访当日,记者在祠内见到一位老人拿着扫把清扫尘土,她是64岁的守祠人陈时云,不久前被评为国家级木兰文化传承人,在不拿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她付出了半生守祠。

  陈时云是听着木兰故事长大的,她望着远方,向记者讲述花木兰被世人称作孝烈将军的原因:“花木兰代父从军,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征战沙场,这是出於孝心;她从军十多年,也没有被人识破自己的女儿身,这凸显了她的聪明才智;最後她与男人一样守卫国家,不畏艰险,这是忠烈。”

  在漫长的守祠岁月裏,陈时云不仅劳心劳力,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困难。陈时云是外乡人,坚持守祠让她遭受到一些不理解和异样的眼光,但她却从未妥协和放弃:“我要守护木兰祠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薪火相传婆媳携手颂木兰

  令人感动的是,陈时云对守祠和传承木兰文化的坚持,感染着家庭成员。她的媳妇程凤华受她的影响,辞去幼儿园教师工作,来到木兰辞,成为一名讲解员。

  16日,带领学子们参观的正是程凤华。程凤华向记者表示:“婆婆年纪渐大,难免会感到心有馀力而不足。我们家离木兰祠十三里,婆婆每天风雨不改地来这裏操持祠内大小事务,以前路还没修好,下雨天是她最为难的时候。”

  有一次,陈时云在去木兰祠的路上推着电瓶车摔倒了三次,到了木兰祠後才发现腿被刮破了一个大口子,雨水和血水混在了一起,到医院缝了五针。“婆婆还受过很多委屈,却从不丢下木兰祠。”程凤华说道。

研发文创产品传承国粹

  “花木兰是当地的女神,每逢初一、十五,来木兰祠祭拜的人很多。”程凤华介绍,农曆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每年镇裏都会举行古庙会,为期十多天,人流量高峰时期可以达到6、7万人。

  除了守护木兰祠外,陈时云一家还与设计团队合作,创作花木兰的文创产品,如木兰大刀、木兰剑、护符、镜子等,用於传播和传承木兰精神。

  程凤华面露笑容地为学子读出其中一款护符上镌刻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字裏行间透露着那一段段传奇动人的故事。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