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观察:让中国企业在贸易战中感受改革暖意

2018-07-11 17:16:48香港文汇报 作者:杨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杨帆

中美贸易战火延烧,企业难逃池鱼之殃。这笔账要记在挑起贸易战的特朗普政府名下,损失却不得不由两国贸易从业者买单。贸易战对中国影响几何?智库和舆论众说纷纭,但中国企业遭遇“飞马峰号”(Peak Pegasus)式的困境,料亦难免。

人们注意到,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受损情况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国商务部9日晚公开表态:将持续评估各类企业所受影响;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税收收入,将主要用于缓解企业及员工受到的影响;政策组合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也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意见建议;如有个别影响较为严重的企业,建议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反映。

贸易战的背後也是一场就业战。在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依然吃重的情况下,贸易冲突对就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有专家建议,加强对涉美出口贸易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用工情况监控,尽快建立相应的就业应急机制, 防止短时期内因贸易战引发较大规模的失业下岗现象。

尽可能助企业员工止损

贸易战况如何,取决于攻防是否得当。在精准打击对手的同时,减少损失是防守关键。贸易战不仅是政府间角力的宏大叙事,也攸关千家万户的生计冷暖。政府部门放下身段,倾听社会各界声音,及时评估一线基层情况,尽可能将企业乃至员工损失减到最低,是打赢贸易战的重要环节,也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责所系。除了各级政府的作为外,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亦应行动起来,抱团取暖,缓解贸易战的冲击。

倡贸易政策制定更开放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贸易政策的形成是多元利益诉求影响和塑造的过程。中国的贸易政策会考量行业企业的利益得失,但自下而上的多元利益表达渠道有待健全。一些贸易政策的调整,呈现于外界的多是国家意志和行业整体镜像,而具体企业的诉求容易被抽象化,从业个体的关切常常沉没于舆论视线下。商务部的这次表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变化,也希望其成为贸易政策多元利益沟通制度化、常态化的一个新起点。

在贸易战的阴风冷雨下,让受损企业个体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暖意,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责任编辑:史亚会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