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捐0.9元可当莫高窟供养人

2018-07-12 03:17:48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如今许多年轻人会亲身来到莫高窟,感受千年敦煌文化  /大公报实习记者林少巧摄

  【大公报讯】记者冯汉刚、车茸敦煌报道:“在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一半以上的洞窟出现了空鼓、变色、脱落等损害。我们对窟内有全盘的复修和保护计劃,但就是资金不足,供养人会是未来解决资金困难的可行方法。”7月2日,在敦煌莫高窟内,解说员李璐向参加“范长江行动甘肃行”的香港传媒学子介绍该文化遗产的保育计劃。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早年发起了“数字敦煌”项目,希望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保存敦煌壁彩塑的珍贵资料。该项目开展至今已24年,为92个A级洞窟完成高解析度数字採集与存储,其中26个洞窟已完成完整的图像拼接。目前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以每年20个洞窟的进度进行修复、拍摄等。

  “数字敦煌”项目,既可以留存敦煌的文明,又能缓解旅遊带给洞窟保护的压力,在文物保护与全球展示之间找到平衡点,带给中国文物保护新启示。

  为了筹集项目资金,腾讯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以及新华公益等机构,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活动,参与众筹者只要捐赠0.9元,就可以成为敦煌文化的“数字供养人”。

  众筹唤起年轻人保护意识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众筹的形式、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让大家都来关心、参与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了解文化遗产、能够亲近文化遗产,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此次项目最主要的目的。”

  项目选择了小额及非整数金额的特殊记忆方式,试图通过一种年轻人熟悉的社交圈子传播範式来呼籲关注文化遗产,唤醒公民的保护意识与参与热情,倡导全球供养,培育文化自信,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保护意识,是莫高窟保护的人文追求与终极目标。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