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幼苗传习英雄史诗承民族精髓

2018-07-19 03:17:5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马头琴乐团的小团长张志磊(左一)接受香港学子採访/大公报记者曾庆业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格斯尔》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亦是草原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历史、宗教、民族、艺术等人类社会的多种文化内容,民族特色浓郁,堪称内蒙古音乐“活化石”。为保护并传承格斯尔文化,赤峰市巴林右旗政府积极开展文献搜集整理、口头传唱、表演等工作,相关教学亦已深入校园,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系统学习格斯尔文化,藉此继承蒙古族文化精髓。/大公报实习记者 胡诗茵、赵诗雨、石欣平、郭慧赤峰报道

  《格斯尔》史诗主要讲述由天国派到人间的天神之子格斯尔,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後回归天国的英雄故事。格斯尔文化现时在民间仍保留有各种民俗祭祀仪式,而相关传说、史诗、歌曲、占卜等文化遗产亦被传承下来。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中心讲解员德力格尔对港生表示:“我们每年都举办2到3次培训班,现在已有逾30名说唱艺人,最年长者80多岁。”

  记者留意到,该中心展厅内陈列了诸多蒙、汉文印刷的格斯尔研究书籍,其中亦不乏“格斯尔占卜”,包含了古老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对蒙古族文化传承有积极影响。

  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保护起来,自然绕不开传承人的培养。在巴林右旗,格斯尔文化已被带入学校,成为当地孩子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系统学习格斯尔文化,更有甚者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有的加入马头琴乐团,有的学习格斯尔史诗的演唱,藉此继承蒙古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文化传承者陆续有来

  巴林右旗乌兰牧骑成员温都苏曾告诉记者,相传有个叫苏和的牧人,他的马被王爷打死,为纪念牠,苏和就用马皮、马尾等部位来製作琴。现在马头琴的製作材料虽有些不同,但并不妨碍演奏。

  参访中,十多位穿着蒙古族服饰的孩子整齐劃一地用马头琴演奏不同的民族乐曲,悠扬的琴声诉说着内蒙古的英雄历史。这些孩子最小的小学三年级,最大的五年级。五年级的张志磊是乐队团长,他从幼儿园便学习马头琴演奏,“我很锺情格斯尔文化,尤其喜欢马头琴,虽然老师说‘学习马头琴很难’,但我却觉得非常有趣”。

  带队的指导老师金巴扎木苏介绍,“马头琴是很难的乐器,但孩子们都能掌握,且了解乐曲背後的意义”。德力格尔则在一旁透露,金巴扎木苏是“东方神骏”马头琴乐团成员,曾受邀为奥巴马献艺,并远赴欧洲、非洲等地演出,在马头琴推广、传承方面担当了重要角色。

  说唱历千年仍“口口相传”

  “除马头琴外,长调、呼麦,都是乌兰牧骑在文化领域的传承内容。”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第十六任队长萨仁高娃坦言,巴林右旗始终努力推动文化传承,乌兰牧骑成员用表演滋养了地方牧民的生活,给予了物质、文化与文明。

  格斯尔史诗说唱虽历经上千年,但至今仍以“口口相传”形式传承下来。在格斯尔文化中心,两位自幼学习格斯尔史诗说唱的小朋友为记者表演了他们的所学。在他们看来,每次说唱内容都会有些不同,唱多了就感觉没那麼难了。他们腼腆地说,“格斯尔为民众创造幸福,降妖除魔,通过学习格斯尔说唱,我们对蒙古族文化更崇敬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