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多伦治风沙18载 筑首都绿色屏障

2018-07-20 03:18:02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范长江行动内蒙古行”走进多伦湖─滦河水源地/大公报记者王月摄

  2000年春季,数场沙尘暴袭扰首都北京,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北溯风沙源头,最终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做出批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范长江行动学子们日前参访了“多伦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下称,沙源治理工程)”,短短18年时间,当年黄沙漫天的风沙源,如今却成了一片鬱鬱葱葱的林海。多伦县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左鸿飞坦言,“多伦曾是悬在首都头顶的一盆沙,但今天这裏却是‘天然氧吧’,并成为守护京津地区正北方的绿色屏障”。/大公报实习记者 苏静欣、王鸣远、姬越、云子毓锡林郭勒盟报道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古城,但上世纪70、80年代,受自然灾害、开荒及超载放牧等因素所累,多伦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佔土地总面积的87%,并形成东西走向的三条大沙带。彼时,多伦县被沙海围困,每当沙尘暴袭来,当地便遮天蔽日黄沙漫天。

  狙击土地沙化七分靠保护

  由於多伦县海拔高出北京1000多米,且其至北京的直线距离约180公里,每逢大风颳起时,沙尘便从高处倾泻而来。当地人说,多伦县就像“悬在首都头顶的一盆沙”。

  上述情况一直持续至2000年,在朱镕基批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後,国家随即紧急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与此同时,多伦县当地政府亦明确了“生态固基”的发展战略,并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一手抓种树、一手抓禁牧”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土地沙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被风沙侵蚀严重的山体如今已经变成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在总理视察点的位置上,原本被黄沙覆盖的路面现在已经变成土质更加緻密的红土,大大减少了扬沙对於自然的侵蚀。

  “我到林业局工作已有15年,从2000年开始,多伦县生态环境经一代人努力已获一定成效。”左鸿飞在沙源治理工程现场向记者表示,目前多伦县林草植被恢复较快、流动沙丘已趋於固定。他还表示,多伦县已逐渐建立健全了以森林公安、乡镇护林大队、村组生态防护员为管护队伍的“三级管护网络”。

  生态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短短18载,多伦县生态环境出现质的转变。据了解,全县林地面积从2000年的54万亩,增至目前的293万亩;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不足30%提高至目前的85%以上,森林覆盖率亦从6.8%提高到37%。此外,2011年实施的百万亩樟子松建设,在2016年就已完成。

  採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有关治沙人的真实故事。在多伦县淖尔镇新民村,一个叫马云平的人被当地人誉为“咬定沙山不放鬆的治沙人”。18年来,老马坚守在自己承包的3800亩沙丘和沙带裏,凭着自己的执著,让昔日的沙海变成了今日的绿洲。这些年老马连续投入几十万元治沙、种树,但当树苗贩子提出高价收购树苗时,他却果断回绝:“生态帐不是小帐,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了解到,在多伦县治理土地沙化过程中,当地林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农牧、旅遊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