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欧洲胃口吃不下 美国大豆缺市场

2018-07-30 03:17:4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欧盟主席容克在会谈两个多小时後宣布,美欧双方同意在继续磋商阶段不再新增惩罚性关税。这给大西洋两岸一触即发的贸易摩擦升级态势按下了暂停键。

  连日来,围绕特朗普提出“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非汽车业产品零补贴”的“三零方案”,美欧双方对相关细节的披露却是“一纸声明,两般解读”。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的观点是我们是在讨论农业,句号”。不幸的是,在大西洋另一边,欧盟官员却表示:“农业不是(谈判的)一部分,只有声明中明确提及的事项才是。”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加入打脸行列。马克龙称,不赞成展开类似於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夥伴协定(TTIP)那样的庞大协定的谈判,因为一个好的贸易协议只可能建立在平衡且互惠的基础上,不受制於任何威胁。他反对将农业纳入任何贸易协定,“我认为,在环境、健康或食品方面,不应该压制或降低任何欧洲标準。”

  为什麼欧洲和美国在农业问题上的态度是如此南辕北辙呢?众所周知,农业一向是大西洋两岸贸易中一个非常微妙的领域,双方都试图保护并提升各自的农业生产。事实上,美欧在农业问题上的尖锐对立,是造成历时3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夥伴协定谈判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欧盟真有能力帮助华盛顿解决因中国反制而出现的大豆困局吗?彭博社给出否定答案。报道称,欧洲市场是美国豆农为数不多的替代之一,但是跟中国的购买力相去甚远,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贸易额为123亿美元,而欧盟进口额仅为16亿美元。预计2018-2019年度欧洲对美国大豆需求量约为1530万吨,这还不到原预计的中国购买力的六分之一。

  对美国豆农而言,他们需要稳定的出口市场而非政府的救济支票,而特朗普政府给他们寻找的欧洲新市场,根本没那麼大的胃口可以吃下被中国拒绝了的大豆。对美国310多万农场主而言,他们几十年来打拚下来的中国市场正在失去,这是靠救济支票根本弥补不回来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