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日,中国空间站正式公开面向全球长期征集实验项目。图为观众参观北京中华航天博物馆的航天成果展览\资料图片
中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在轨运行15年以上。日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建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正式公开面向全球长期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该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接受大公报採访时表示,中国空间站实验项目离不开香港科学家与研究者的广泛深入参与,非常期待香港科学界能提出好项目。香港科学家不仅可参选空间站实验项目,还可申请作为成员、评审专家参与空间站科技实验委员会的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倡导并践行国际合作,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日前已正式向全球发出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邀请。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旨在促进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一条畅通的项目征集渠道,并将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作为候选提交载人航天办公室。
项目申请数量无限制
日前,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支撑太空探索能力,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主题向全球征集实验项目。这一委员会由科学委和执行委组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等14名院士是科学委的成员。
以科学委员会的模式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是中国航天一次新的尝试。包为民表示,希望用国际通行的科学技术实验项目征集、评选规则,与国际同行共同建立开放的平台,吸引全球研究者参与,遴选出最有前景的研究项目。同时将研究项目与科学数据向国际社会公开共享,最终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该委员会执行委首席科学家姚伟告诉记者,考虑实验项目在未来对人类探索太空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开展项目征集,且申请数量没有限制。“只要是具有原创性和重要科学、应用价值的好项目,并具有空间实验的必要性,都有机会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还有其他航天器搭载机会或专用实验卫星,服务科学家的需求”。
对香港科技界参与实验项目,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表示非常欢迎和期待。“中国空间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空间站,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体中国科学家和研究者都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姚伟说。香港科技力量是中国科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空间站实验项目征集活动离不开香港科学家与研究者的广泛深入参与。
港科技力量不可或缺
姚伟表示,香港科学家有多种方式可以参与空间站实验项目,可以提出新的分委会方向,作为成员参与科学委的工作,也可以与分委会联繫申请成为评审专家。
此外,香港科学家还可以申请空间站实验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实验室作为项目征集工作依讬单位,在科学委领导下按国际通行的科技实验项目征集、评选规则,建立开放合作、公平公正的平台,香港科学家在www.css-research.cn上注册并提交项目建议书,并按国际通行的同行评议方式进行项目评审,通过评议後的项目最终由科学委决策推荐。
港具竞争优势 可组国际化团队
图:中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二〇一三年成功发射。图为模拟舱训练\资料图片
中国载人空间站目前公开征求包括太空探索中的物理机制、空间能源与物质开发利用等六大方向的实验项目。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执行委秘书长高磊向大公报记者表示,征集项目的方向并不仅限于这六方面,只要符合“支撑太空探索能力,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主题,均可申请。香港可组建国际化的多方参与项目团队,将会更具竞争优势。
高磊表示,内地与香港的科技交流正在加强,能感受到香港科技力量期待与中国航天合作的意愿。香港高校在中国高校里面国际化程度较高,这也是在空间站全球项目征集中的优势。“我们非常欢迎香港科技界发挥优势,作为国际合作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与包括内地在内的全球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项目申报与研究工作。”
对于香港科学界应该侧重哪些研究项目,高磊认为,香港有很多杰出科学家和国际知名高校,在生命科学、工程科学等领域有着很高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这些方向也与目前空间站征集项目的六大方向紧密相关。“我们非常期待香港的科学家和研究者能够参与到国家科技发展大潮中,提出好的科学技术实验项目,在科学产出和未来应用上能够做出亮眼的成绩,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