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 “浦东赵”见证陆家嘴阡陌变华厦

2018-08-18 03:17:46大公报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今日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钮一新摄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句流行语。1990年4月18日,中国正式宣布浦东开发,改革开放也由此拉开了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大幕。赵启正曾是浦东新区管委会的首任主任,许多国际友人曾亲切地称他为“浦东先生”,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则用“浦东赵”来形容他对浦东开发的执著与投入。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浦东从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乡野成长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赵启正至今记得,从他刚到浦东工作起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最高的建筑还是一幢八层二十五米的消防了望塔。赵启正大学时学习核物理,自称是半路出家的城市管理者,但他和他的班子成员对于浦东开发的定位却并不“业余”。

在当时浦东管委会机关食堂进门处,张贴着醒目的美术字标语“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他告诉记者,这句话是要求大家经常思考浦东在上海应处于什么位置,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上海要为经济全球化做什么准备。

赵启正以浦东很多耳熟能详的建筑举例: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设计师的作品;宝塔外形的金茂大厦,是美国SOM公司的设计大师参考了中国26座宝塔创作的;浦东国际机场和东方艺术中心则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曾获2008年的世界最佳高层建筑荣誉的环球金融中心是日本投资,美国人设计;国际会议中心是德国人按中方提出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理念完成的……

“我们的功能规划和形态规划都要达到足够高的国际水平。我们不能只吸收世界的资金和技术,更要吸收世界的智慧。”赵启正说。

惜土如金重功能建设

修马路、造大楼、建厂房,引进多少外资、多少跨国公司、GDP增加多少……这些是人们观察开发区的第一类问题。但赵启正说,这些可以用数字表达的“硬成果”容易引起世人注目,却并不容易提炼浦东开发开放的特色。

浦东在开发之初就十分注重“形态开放服从于经济社会的功能开发”。赵启正说:“如果这个功能超前太多,是浪费;如果不适当超前,则保守,这就是功能和形态的关系。”

赵启正的办公室挂有着名书法家胡问遂先生写的“惜土如金”四个字,规划中不仅要用好土地,也要懂得“舍弃”。当年有家外企想要在浦东造一个大型显像管厂,还有一家国际知名造纸厂也要来。赵启正在日本一家电子企业考察时意识到,“显像管要落后了。造纸厂我们也不能要,会带来污染问题。”

然而在建设陆家嘴金融区时,浦东专门留出10公顷地做绿化,曾被外地媒体调侃“上海人气魄大,七亿修个大花园”。七亿元是指九十年代初动迁那里3500户居民的费用,赵启正表示:“从城市的功能考虑,必须这样做。因为城市需要呼吸,需要绿色。”而如今那块地的地价已远不止七亿。

廉法先行创投资环境

1993年几名记者曾尖锐地问赵启正:“浦东开发成功的那一天,你们的贪腐是否也会走向顶峰?”赵启正回答:“当你看到浦东开发的辉煌之日,同时会看到一个廉洁的浦东。”也正是在他倡导下,浦东率先提出“廉政也是重要投资环境”。新区开发之初便设立了“三条高压线”:领导干部不准直接谈地价;不准干预投资项目招投标;不准因为拆迁等私事为人打招呼。“甚至在对外招商宣传手册上专门印上‘在浦东办事,无需请客送礼’。”

浦东还在1994年6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审判庭,发布了保护知识产权白皮书,而当时的中国民众对“知识产权”还没有今天这么重视。赵启正说:“这么做,就是预料到未来知识产权问题可能会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锋点。外国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上海讲法!”

“经济走廊两路灯”巧喻沪港关系

图:今日陆家嘴中心绿地当年曾被外地媒体调侃“上海人气魄大,七亿修个大花园”/钮一新摄

早在1993年,就有英国议员在赵启正访问伦敦时提问:“浦东开发带来上海的进步,会不会取代香港?”对此,赵启正以“路灯说”比喻沪港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了不小反响。

赵启正提出亚洲已经出现一条经济走廊,这条走廊由东京、首尔、天津、上海、台北、香港、曼谷、新加坡等一连串明星城市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差不多都在千公里左右,GDP总值在1996年已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上海和香港是这条经济走廊上的两盏路灯,两盏灯一起亮,互补互助,相映成辉,可以使这条“亚洲经济走廊”更加光彩夺目。

赵启正认为,国家间的对话分为政治和经济两种。政治对话一般在首都间进行,经济对话则主要通过几个最大的经济城市进行。在中国,能进行国际经济对话的城市有两个:一是“一国两制”的香港,“上海可以争做首选后备城市,可以通过浦东开发来振兴上海。”

赵启正表示,浦东开发学得最多的是深圳和香港。学深圳的是“杀出一条血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香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则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参考香港的多了!”赵启正特别指出,“但绝不是以超过香港为目标,而是为了能与之联合。”

赵启正简介

图:“浦东赵”赵启正接受大公报专访 /大公报记者张帆摄

•1940 生于北京

•1963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1 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1993 兼任浦东新区管委会第一任书记和主任

•1998 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向世界“说明中国”

赵启正总结开发“软成果”

图:陆家嘴中心绿地原址/浦东档案馆

1.经济开发更重社会开发,争取社会全面进步

2.吸纳世界资金和技术+吸纳世界智慧

3.法规和规划先行

4.金融、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行

5.形态开放服从功能开发

6.严格按照规划使用土地,惜土如金

7.精兵简政

8.勤政廉政是重要投资环境

“浦东先生”向世界“说明中国”

图:1994年1月,赵启正拿着激光笔向老布什介绍浦东的规划 /黎自立摄

浦东开发初期,美国一个航空公司的总裁在和平饭店与赵启正见面。从饭店的窗口眺望,浦东就在不远处的黄浦江边对岸,而这位总裁竟然问他:“浦东在哪里?”

“这让我感到了危机。”赵启正说:“当时在国内知道浦东的人不多,外国人更不知道,那怎么和我们合作?”于是,向世界“说明中国”,提升浦东的“存在感”成为他当时的重要任务。

1994年,当时的迪斯尼总裁韦尔斯在洛杉矶总部听取了赵启正对浦东开发及上海发展的“说明”后表态:“迪斯尼若要进入中国,最好的地点是上海。”先遣小组一个月后就来浦东考察。遗憾的是,韦尔斯突然遭遇飞机失事,致使计划最终搁浅。

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赵启正与老布什的对话。1994年,这位发动过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到访浦东,在浦东的规划模型前,赵启正拿着一支激光笔给他作介绍。“那个时候激光笔刚刚发明。”赵启正记得“有一斤重”。老布什看到这支笔就说:“这是高科技,我见过,鲍威尔当时向我汇报海湾战争的时候就用这个。”赵启正则回答:“我和鲍威尔有一点区别,他的激光打到哪里,哪里炸平了;我的激光笔点到哪里,哪里成长起来。”此后,老布什也曾感慨“如果我再年轻一点,一定来浦东投资。”

难忘邓公教诲 坚信历史选择

图:1991年2月18日,邓小平在上海审阅浦东开发规划图/资料图片

赵启正有一次出访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问他:“为什么邓小平每年过春节都在上海?”他回答:“因为上海的气候比较适合他,他也比较习惯。他到上海过春节,不单是休养,还要研究中国的经济。上海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好地方。”

孙中山在1919年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过要在上海浦东建设东方大港。而在七十多年后,历史选择了浦东,与当时中国和上海面临着的一系列困惑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舆论怀疑声四起,改革开放遇到困难。关键时刻,邓小平坚定地提出:“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这“要做的事情”,开发浦东是第一件。因为邓公曾坚信“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直到1990年,邓小平对于浦东开发仍十分关注。他曾对当时的中央领导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是有一件事,还请你们多关心,那就是上海浦东开发。”

赵启正笑着回忆,他也多次见到邓小平,还记得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一是“啊呀,又见面啦,还是记不住你的名字啊。”二是“你们说没有经验没关系,两年就有经验了。”每每忆起,他在会心一笑之余还会由衷赞叹:“两年就有经验,这话是对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