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迈向富裕之路 习近平:中国对非投资不附加政治条件

2018-09-04 03:17: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式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出席论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集体合影\新华社

【大公报讯】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迈向富裕之路》的主旨演讲,强调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愿同非洲加强全方位对接,打造符合国情、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同走上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指出,3年前,我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了旨在推动中非共同发展的“十大合作计划”,目前这些措施已结出累累硕果。中国同非洲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密切经贸联系,在推动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能力建设、减贫惠民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中非合作成果正在造福非洲人民。

习近平强调,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实现包括非洲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共同富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非传统友谊深厚,过去是并肩战斗的好兄弟,现在是共同发展的好夥伴。中非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走在了前列。

中国愿创条件扩非洲进口

习近平指出,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是重要参与方。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同非洲全方位对接,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符合国情、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中非人民的共同繁荣之路。中国对非投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内政,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注重分享发展经验,支持非洲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务实合作之路。中非合作找准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非洲发展的要害,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搞花架子。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开放包容之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完全遵循现有国际通行规则,坚持公开透明,在尊重非方意愿前提下,愿同所有有能力、有意愿的国家加强第三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打造多赢合作平台。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自由通畅之路。中方愿在互利共赢原则下继续在标准推广、市场准入、人员培训、海关商检等方面开展同非洲合作,助力推进中非贸易畅通。中方鼓励和支持中非相互投资,不追求贸易顺差,愿创造条件扩大进口。

中国扩大开放决心不会变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坚持开放的目标不会变,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欢迎包括非洲企业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兴业,也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家到非洲开拓发展,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中非商签首个自贸协定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商务部透露,中国与毛里求斯於2日结束中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一协定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商签的首个自贸协定,下一步双方将为最终签署协定做好准备。

2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与毛里求斯共和国外交、地区一体化和国际贸易部部长卢切米纳赖杜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毛里求斯共和国外交、地区一体化和国际贸易部关於结束中国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宣布谈判正式结束。

中毛自贸协定谈判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双方经过四轮正式谈判和多轮会间磋商,最终於2018年8月30日在北京就协定全部内容达成一揽子协议。谈判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众多领域。双方将开始谈判结果和文本的法律审核工作,为最终签署协定做好准备。

专家指出,中毛自贸协定的达成不仅将为深化双边经贸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还将赋予中非全面战略合作夥伴关系以全新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更好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企技术转移助非洲产业升级

技术基础薄弱,是制约非洲国家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中资企业非洲履行社会责任报告》指出,中资企业一直积极开展对非技术转移,履行附加技术转移条件的合作协议,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对非技术转移的升级和优化。中国社科院专家特别指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制造业,变“中国制造”为“中非联合制造”。

中资企业对非技术转移的领域,包括工程施工工法与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操作与养护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农业生产技术、企业管理技能等。技术转移不仅改善了东道国的技术环境。报告透露,2017年5月底建成通车的蒙内铁路,培训非洲当地技术人员达2万多人,运营人才2000多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员姚桂梅指出,非洲制造业极具潜力,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制造业过程中,变“中国制造”为“中非联合制造”,帮助一直依靠资源参与非洲产业链协作的非洲国家掌握了新技术,并具备了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力。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