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实现哺乳动物孤雄生殖 中科院育全球首只双父基因鼠

2018-10-13 03:17: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科院首次培育出双父来源小鼠,但仅存活两日后死亡/ 网络图片

高等哺乳类动物都需通过雌雄两性交配才能繁殖,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宝洋、周琪和李伟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对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铭记基因修饰并利用该细胞进行复杂胚胎操作的形式,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双父亲来源的小鼠以及性状正常的双母亲小鼠,相关工作于10月11日以长文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上发表,证实高等哺乳动物有可能实现孤雄生殖。

据法新社报道:此项研发成果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颠覆两性繁殖生育的自然规律,未来同性男或女均有可能生育。这项研究的主要意涵现阶段仍属理论,却有望改进复制哺乳类的现有技术,甚至最终让同性伴侣未来能不必借助第三方,也能拥有自己的亲身骨肉。虽然许多物种不必以雌雄交配的方式繁衍后代,但同性生殖似乎仍是相关领域中,较不寻常的研究主题。

成果颠覆两性繁殖规律

法新社说,这项研究主题也不免触及棘手的道德议题,过去有研究涉及基因编辑及新繁殖方式时,便引发外界忧心类似实验是否终将应用于人类。鉴于爬虫类、两栖类及鱼类等物种可透过单性繁殖,哺乳类的繁殖过程则更为复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琪告诉《细胞干细胞》期刊:“我们对为什么哺乳类只能进行有性繁殖感兴趣。”

报道说,中国科研人员藉由新颖的技术,调整干细胞以移除特定基因,成功让一对母鼠繁殖出具生育能力的幼鼠。虽然之前已有科学家试图以其他方法进行同性生殖,但这次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期刊的这项最新成果,是首次有团队以移除特定基因方式成功进行这类实验。而尽管研究团队能成功让一对母鼠繁殖出具生育能力的后代,且牠们的后代也产下后代,但让一对公鼠也达成目标却尚未成功,由一对公鼠繁殖出的幼鼠仅2天就夭折。

调整干细胞 移除特定基因

据报道说,在繁殖过程中,哺乳动物多继承分别来自父母的两组基因。但一小部分称为“铭印基因”(imprinted genes)的基因,只来自父母其中一方,另一方的铭印基因则处休眠状态,并于繁衍过程中“关闭”。若这种“关闭”过程未正常运作,后代可能会出现异常甚至死亡。一对同性的后代会因继承两套铭印基因而有风险,因此本研究的另一共同作者胡宝洋表示,这项研究使用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这种细胞类似“原始生殖细胞,即卵子和精子的前体”。

报道说,中国此科研团队接着再透过基因编辑技术,删除“铭印区域”,以有效模仿正常繁殖过程中的“关闭”过程,进而完成这项划时代的同性生殖实验。

日曾培育双母鼠 存活率极低

据学术经纬报道:一支日本团队在2004年率先培育出具有两位母亲,却没有父亲的小鼠,科学家们把这只小鼠命名为“辉夜姬”,这是日本神话中诞生于竹子的婴儿。这只小鼠虽然顺利活到了成年,并和其他小鼠正常繁衍,产下了后代,“但这只小鼠依旧存在一些缺陷,而且其方法难以应用,非常不实际。”中科院周琪研究员说道。为了“辉夜姬”的顺利诞生,日本团队一共制造出了460个小鼠胚胎,只有10只顺利出生,更只有1只活到了成年。

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突破性的技术,以移除特定基因的方式成功进行这类实验,成功首次获得在发育、行为、代谢和生育力上均与正常小鼠无异的双母来源小鼠。“我们发现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更接近于原始生殖细胞,这是卵子和精子的前体。”胡宝洋研究员说:“在配子(卵子和精子)中发现的‘铭记基因’被‘抹除’了。”

实现了关键的技术突破后,科学家诱导胚胎的发育与形成,培育出来的小鼠体内就带有两个母亲的遗传物质。研究人员们最终制造了210个胚胎,其中29只小鼠顺利诞生,不少顺利生长到了成年,并生下了自己的后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