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大师乘风去 侠义精神曾影响马云、张小龙等一代互联网人

2018-11-01 03:17:32大公报 作者:黄宝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这是2001年7月22日,金庸(左)在2001香港书展上为读者签名留念资料图片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这是金庸曾留给自己的墓志铭。如今,他真的躺下去了,海内外华文世界皆是一片哀痛。中国作家协会致唁电时称,金庸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着名作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泰斗,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贡献卓着。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庸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作家,两岸同胞纪念他,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自1955年起动笔,至1972年封笔,金庸用17年的时间完成了15部家喻户晓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部部经典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也为几代人创造了一片侠肝义胆、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金庸逝世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表示哀悼,并对金庸先生家属表示问候。
 
先生是两岸共同尊敬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31日给香港作家联会的唁电中称:“金庸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着名作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泰斗,在华文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鵰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等已经成为华语文学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贡献卓着。金庸先生以个人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为中外文学交流特别是内地作家与港澳作家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海内外华文作家中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金庸先生在中国文学界具有崇高威望,他的逝世是中国文学事业的巨大损失。金庸先生对中国文学事业的贡献、对中国作家协会的支持帮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31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金庸作品在两岸的影响时,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金庸先生用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拓展了另一片审美天地,他用他的创作来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两岸同胞纪念他是责无旁贷,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金庸故里浙江海宁也向其家属发去唁电,指金庸情系桑梓,热心公益,为家乡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金庸先生的爱国爱港爱乡情怀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家乡人民尊敬和怀念。”
 
官方机构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金庸的敬意与怀念,民间同样在积极行动,或是发文悼念,或是点燃蜡烛寄讬哀思。金庸笔下曾无数次提及襄阳,30日晚湖北襄阳就迎来了大批金庸迷,他们相聚在襄阳古城墙,用点亮蜡烛的方式寄讬哀思。
 
侠义精神影响一代互联网人
 
30日晚金庸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金庸生前好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31日在非洲通过官方微博发文悼念金庸,直指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微信之父”、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也在31日凌晨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追思,曾经开发的foxmail邮箱的取名,正是受到《笑傲江湖》的启发。“取令狐冲之‘狐’,叫foxmail。以此纪念金庸。”
 
“我大概前世是大理人”
 

 
图:1998年金庸参观大理三塔网络图片
 
记者谭旻煦报道:金庸生前因作品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没有到过大理的情况下,他的一部《天龙八部》活生生让大理蜚声海内外。多年后,金庸来到大理曾感言:“我没来过大理写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
 
1998年,金庸来到自己笔下着名的大理,当时,金庸说:“如果能早来大理,《天龙八部》可能会写得更好一些。”
 
当年赴大理时,金庸已七十五岁,他携妻儿游览了他神往已久的大理主要景点:苍山、洱海、三塔寺、剑川石宝山、南诏德化碑、大理州博物馆。当看到宋代大理国史展时,他联系自己作品,哪位国王禅位为僧,哪位国王废后为僧,他讲得一清二楚。在大理他给不少人签名留念,与服务员合影留念,种植柏树纪念。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吸粉”不少。
 
1999年,金庸再次来到云南参加炎黄杯围棋赛,当时,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向金庸提问的问题,其内容也与他作品中常有围棋情节有关。的确,金庸作品里,武林高手中也有很多围棋高手。其中,最着名的一段便是《天龙八部》中虚竹误打误撞破解无崖子摆出的珍珑棋局,成为金庸小说中的经典篇章。
 
书迷抢购着作缅怀大师
 
 
图:读者正在山东书城观看金庸先生作品大公报记者丁春丽摄
 
记者丁春丽济南报道:“今天就有读者从聊城专门赶来济南买金庸先生的书,从昨晚到现在买书的谘询电话一直不断。”山东书城的工作人员袁小姐告诉记者,因为是工作日,很多读者还通过不同方式预留金庸先生的书籍,约定下班后再来书城取。
 
31日下午,记者来到山东书城,金庸先生的作品单独设置了一个展台,摆放在一层大厅最显眼的位置,上方展板上是金庸先生的照片和“再见大侠”四个大字。驻足观看的有老人,也有青年人,还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袁小姐说:“全套作品集今天卖出好几套,书城已在第一时间联系出版社补货。”
 
此外,来自京东平台的数据显示,10月30日傍晚传来金庸先生去世消息后,晚19点起,该平台“金庸”相关搜索量环比暴涨超过60倍,於21点达到搜索顶峰。其中,书迷们搜索最多的作品是《天龙八部》,其次是《笑傲江湖》、《神鵰侠侣》和《射鵰英雄传》。当晚20点时,金庸先生作品销量环比增长超过120倍。
 
谆谆鼓励培育一代报人
 
 
图:上海闵行报社总编辑茅杰(左)至今保存着2001年与金庸先生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帆上海报道:1946年,金庸从数百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考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由此开启了他的报人生涯。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在听闻金庸逝世消息后,用“突然和震惊”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曾任大公报副总编辑的王伟至今记得2009年6月金庸先生到访大公报时,看到他的题词,还称大公报是“旧主人”。
 
上海闵行报社总编辑茅杰也是一位“老大公人”。自学生时代就是金庸迷的茅杰,幸运的和金庸先生有过两次近距离接触。
 
茅杰表示,与大侠虽然只是短暂交谈,但受益匪浅,特别是第一次见面更影响了他以后的职业选择。那一年,初出茅庐的茅杰参与了大公报与国家民委组织的“西部民族地区纪行”采访团,并采写了系列报道“西部归来话西部”,这组稿件获得2000年度香港报业公会最高奖项——新闻写作及版面设计大奖和最佳新闻特写组冠军,当年的评委和颁奖嘉宾就是金庸先生。
 
茅杰说,正是大侠的谆谆鼓励,让从业不久的他切实感受到一种压力和激励。“这次获奖绝非‘美梦成真’,而仅仅是‘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金庸致友信称喜爱写作及艺术
 
记者张帅、凯雷北京报道:在梁羽生和金庸创作武侠小说初期,作为《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是促成了他们写作的关键人物,由此获得“新派武侠小说催生婆”美誉。去年底,汇集罗孚五十位好友的书信手迹《罗孚友朋书札辑》出版,其中在一封来信上,金庸袒露了相较繁忙报务,自己更喜爱写作及艺术研究。
 
1954年下半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从《新晚报》转移到母报《大公报》连载。对於《新晚报》的空缺,时任总编辑的罗孚想到了金庸。彼时的金庸,从《大公报》转入《新晚报》做副刊编辑,主编“下午茶座”栏目。
 
罗孚鼓励他在《新晚报》写武侠小说,称此举是“开天辟地的事情”。金庸见梁羽生武侠创作的成功,本就跃跃欲试,在罗孚鼓励下“正中下怀”。1955年初,《新晚报》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从此,“飞雪连天射白鹿”的金庸正式出道。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办《明报》,开始了“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的办报生涯。对於办报行政和创作乐趣,哪个更是他“一生所爱”?对此,金庸在一九九二年元旦给罗孚的信中袒露:“我在香港《明报》之行政工作,已於一九八九年五月《明报》创刊三十周年时交卸,唯仍担任董事长职务,掌握着新闻及评论政策。但工作已远较先前轻松,可有较多余暇从事自己所喜爱之写作及艺术研究。”由此可见,金庸对写作及艺术研究的喜爱,要甚於办报的行政张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