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回访记

2018-11-04 03:17:14大公报 作者:黄宝仪 郑曼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代以来,广州艺人匠心独具制作的“三雕一彩一绣”产品,沿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构建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印象。如今,这些传统文化融合在广州旧城十多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中,继承并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24日考察广州时所言“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地方。不少“非遗”传承人对记者表示,习总书记亲临考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弘扬,有幸在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更让他们感到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2018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广东考察调研之后的首个周末,广州西关永庆坊中,追寻总书记足迹前来“打卡”的人潮络绎不绝。

广州历史城区面积20.39平方公里,列入保护规划范围的骑楼街有60条,其中一条是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街”的恩宁路。永庆坊就坐落在这条街道上,背靠粤剧艺术博物馆,旁边是八和会馆,集合了西关骑楼的建筑精髓,承载老广的光荣与梦想。

修旧如旧 保留西关风貌

这里原是片挤满老房危房的老社区。2015年,广州用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保留了旧城风貌,并为活化后的西关大屋注入创客坊、文艺手作店、咖啡店等时下年轻人青睐的新元素,让历史街区再现活力和新意。

青砖屋、黑瓦顶、麻石道、满洲窗、趟栊门……走进永庆坊,浓厚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三雕一彩一绣”展览在永庆坊入口处,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永庆坊的第一站。因为习大大的到来,等候参观的人甚至排起了长龙。眼前熙熙攘攘的景象,让记者彷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的贸易繁华。

1757年至1842年,广州成为全国一口通商之地,当时处城外西关的十三行藉此闻名于世。今天永庆坊所在,与历史上的“十三行”相隔不远。不说不知道,“十三行”的本质就是一种业态创新,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以贸易链接全球的产业。其时,广州出现了包括丝绸、瓷器、外销画、牙雕等多种新兴产业,这些商品在欧洲掀起了中国风。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元林说,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既是广州出口的重要物品,也是广州与海外交流的物证,是广州在世界文化瑰宝中书写的浓墨重彩一笔。

“非遗”传承人感责无旁贷

“三雕一彩一绣”展览每天下午对外开放,有空的时候传承人们都会来到这里,向游客展示高超的技艺。精美的玉雕,巧夺天工的骨雕,精巧的木雕,富丽堂皇的广彩,栩栩如生的广绣,每个作品都展示了非遗项目的魅力,展馆入口处的展板,则诉说它们昔日的荣光。

广州玉雕国家级传承人高兆华,自1972年从事玉雕设计和培训工作,至今已陆续培养徒弟300多人。他说,习总书记对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价值、中国智慧的弘扬。视察时和总书记的一席谈话,更让高兆华清晰感受到对于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未来“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王元林表示,一个活灵活现的传承基地,不仅使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存下来,也是广州这个城市文化有根脉的延续,推动着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讲诉中国故事。

老街新生 文商融合展活力

图为永庆坊的网红咖啡馆 /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在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之后,这里就不曾安静过。热闹的永庆坊里,狭窄的街道中挤满了参观者,当中有不少前来怀旧的老街坊,也有不少喜欢文艺的年轻人,旧城改造和历史建筑活化,正是吸引他们前来的招牌。

走进永庆坊,老街、老房,以及衬托在老广骑楼上的墙面彩画涂鸦,营造出一幅时尚与传统交织的画面。

还在读大学的李同学,专门带从加拿大回来的好友到永庆坊“打卡”,就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过,他们才特意前来参观,“看看传统与新潮结合,会有什么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新奇玩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曾经光顾的网红咖啡馆,是永庆坊的地标建筑之一。大学刚毕业不久的黎明书是咖啡馆服务员,因为喜欢咖啡才来这里工作。据他介绍,这家店的卖点是通过店面的潮流设计和咖啡口味的创新吸引年轻人消费。总书记的到访带给黎明书满满的激励,感觉生活总是充满意外的惊喜,要更加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土文化保育团体古粤秀色协会会长杨华辉接受采访时表示,永庆坊是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成功特例,以后广州的旧城改造也可以参考这种模式。但他强调,这种模式不可以无限“复制”,对于其他仍“活着”、仍有居民居住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前一定要记住习近平主席的寄语,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用“绣花”的方式去修缮。

挖掘湾区古迹 打造精品游线路

图:古老与新潮结合的永庆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广东视察,并对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让广东的文化工作者倍受鼓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汪一洋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实施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挖掘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文物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驿道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汪一洋表示,广东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东将深化文物领域改革,推动出台《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277个省定贫困村内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配合省相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同时,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继续实施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此外,广东还要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促进三地文化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授艺年轻演员 “南国红豆”注新血

图:儿童观众在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大公报记者黄宝仪摄

永庆坊尽头的白色高墙后就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与粤剧票友亲切交谈的地方。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多少华侨华人在海外拚搏时,把粤剧视作来自家乡的问候,粤剧也是侨胞与侨胞之间、侨胞与祖国之间沟通的重要纽带之一。保护、传承粤剧文化和岭南文化是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使命,自2016年6月建成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42万多人次。

关心粤剧传承之余,馆长马楠说,“总书记还非常关心各个年龄段的人对粤剧的关注。”据马楠介绍,去年3月博物馆成立了少儿粤剧培训基地,聘请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为导师,每周开展粤剧教学,目前已有20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学习。“二度梅”获得者、粤剧国家级传承人欧凯明也表示,近年他除了搞创作和演出,更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培养年轻演员上。

在博物馆还可以看粤剧表演。馆内的广福台每周三、六上午都会举办优秀私伙局团队粤剧展演,当中不仅有本地团队,还吸引了中山、东莞、港澳地区的队伍来此交流。马楠说,未来将努力进一步讲好粤剧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种艺术形式。

六年前东濠涌与民同乐

图:习近平六年前考察东濠涌时与市民亲切互动/资料图片

201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的第5日,来到广州越秀区东濠涌实地考察河流综合治理情况,并与在场民众握手交谈,逗弄民众的婴孩,与民同乐。东濠涌是流经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向的河涌,由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污水处理,一度成为臭水沟。2009年3月启动综合整治工程后,河涌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绿树常青,成为习近平口中的“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细节”。 (记者 黄宝仪)

不忘本来 方能开辟未来

在粤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广州西关老城区,参观非遗传承情况,了解粤剧艺术保护,传递出其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视。而他所到访的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更成为各地民众争相前往参观的“网红打卡点。”一句“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引发了人们关于城市改造中如何保护传统、延续文脉的讨论与思索。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可以说,历史文脉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故宫的北京,没有西湖的杭州,没有布达拉宫的拉萨,令人难以想像。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秉持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发展思路,拆掉大量真遗存,建了不少假古董,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造成文脉的断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使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导致“千城一面”等现象。

这一问题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考察中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会再度召开,并从“全国”层面升格为“中央”层面。会议提出的一个热词“城市历史文脉”备受关注,要求各地“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此次习近平参观考察的广州荔湾永庆坊,可以说是一个成功“微改造”的范例。它既改造了有形的历史街区,又活化这个空间承载的“三雕一彩一绣”、“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千年历史积淀的商贸古城及其古街古巷古铺,因微改造、活化利用而更具生命活力,受到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许。

有人对最高领导人在密集的考察行程中,专门安排一站到访历史文化街区之用意不甚理解。实际上,就如何处理好“古与今”、“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做出深刻阐述,并将其意义提升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乃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层面。他曾表示,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都可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才能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显然,这就是习近平此番“永庆坊之行”所要传递给外界的丰富信息。(郑曼玲)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