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剁手”剁出来的启示/郑曼玲

2018-11-13 03:17: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又是一年“双11”,“剁手一族”再度掀起“买买买”狂潮。最终,天猫以2135亿(人民币)这个接近世界人口30倍的数字,刷新了以往战绩。如果再加上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的销售额,总量预计超3700亿。直叫人慨叹,再丰富的想像力,也追不上这麼强劲的购买力。

  十年来,“双11”在历经试水期、探索期、爆发期后,已渐入成熟期,其不断剧增的成交额,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底气的最佳窗口之一,而这次,消费者以瞬间“清空购物车”的方式再次证明,中国的消费没问题,中国的经济有希望。

  显而易见,天量数据背后隐含的经济信息,至少可带给我们几点启示。其一,儘管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外部风险挑战增多,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双11”敢於花钱,就是中国消费者用手“投票”,表达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真正的内需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在当前中美贸易战阴霾未解、外部需求萎靡之时,认识到中国内需的强大潜力尤为重要。这一庞大市场的巨大能量,不仅是进一步提振中国实体经济的可借之力,更是中国在贸易博弈中佔据主动的决胜性砝码。

  其二,如果将“双11”销售榜单作为中国民众消费水平的一张“晴雨表”,那麼,此前一些经济界人士妄然断言“中国市场出现消费降级”的结论显然站不住脚。多个销售平台的数据显示,“双11”期间,智能家电新品销售火爆,电动窗帘、扫地机等单品排名行业第一,各类智能终端也纷纷走入千家万户。种种情况表明,“双11”的最大卖点不再是廉价,民众从“只买低”转向了“要买好”,价格对购物决策的影响力正在削弱,取而代之的,高品质产品刺激了海量的消费需求,并由此带动了数以千亿计的交易体量。

  可以说,“双11”充分体现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结构出现明显提升,也由此带来了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多样化的追求。

  对於中国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而言,应当从“双11”这片已经起势的“消费升级蓝海”中,敏锐发现背后蕴含的转型机遇,将消费升级的方向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高效增长的目标。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此番“双11”的消费盛况,无疑正是印证这一论断的最佳註解。以大海般的内需潜力来支撑经济基本面,以消费升级推动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就必定可以行稳致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