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化验耗逾二百日 问题食物恐食晒 51%问题产品无回收

2018-11-29 03:17: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食安中心被揭发监管食物进口漏洞多多,包括抽查率低及没依循辐射检验程序\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大公报讯】记者朱乐怡报道:食安中心不但在进口食物管制上出问题,处理食物事故亦“叹慢板”!审计报告称,去年有106宗食物样本测试结果不合格,但有20个样本由抽样至公布相隔超过一个月。有个案由购得样本至运到化验所竟耗时203日;有含有禁用化学物质“苏丹红”的白菜乾,耗用了87日才公布不合格,大有可能已“食晒落肚”。审计署批评,食安中心调查工作缓慢,不利确保食物安全。

  审计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7年间,食物事故监察系统侦察到的事故,由1339宗增至1713宗,增幅达28%。在这五年间,因食物事故而进行的回收行动,由6次大幅增至23次,但当中有51%要回收的产品并无回收,而所有个案均没有要求食品商提交报告,规管形同虚设。

  食安中心在去年处理的所有投诉个案中,由投诉日期直到食安中心结案日期,有61%个案用了逾30日才完成,当中38宗更用了逾240日。

  苏丹红菜乾 兽藥奄仔蟹

  食安中心“龟速”调查投诉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苏丹红”白菜乾,还有“兽藥”奄仔蟹等等。审计署又发现,食安中心“食物监察计劃”无指引订明适时运送食物样本到化验所的程序,由抽取食物样本至化验所交回测试结果,48%需时31至230日。去年三月,有人员从超级市场购得样本,但化验所需同时紧急处理一宗食物事故牵涉的大量食物,原样本一直存放在食环署办公室,至203日后的10月才运到化验所,不利保障食物安全。

  食环署回覆表示,食安中心会制定新指引,述明适时运送食物样本到化验所接受测试的事宜。

点击排行